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思格新能源:最会挖华为墙脚的储能黑马

时间:2025-09-18 03:04:13 来源:赶碳号 作者:赶碳号

前言

近期,海外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众多储能企业纷纷收获丰厚利润。然而,在这场行业盛宴中,恐怕没有哪家企业能像思格新能源那样,以如此轻松的方式取得成功。种种迹象表明,思格新能源的核心管理层、技术专利、市场渠道乃至客户网络,几乎都源自华为。这家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凭借模仿打造出的爆款产品,迅速成为储能领域的黑马,并即将上市,头顶华为光环,备受瞩目。

思格新能源相关图片

01 与华为光伏高度雷同的“拳头产品”

思格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5月,次年便开始产生营业收入。招股说明书显示,2023年、2024年,思格新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583亿元、13.29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1.50亿元。今年,思格的业绩继续保持高增长,2025年1-4月收入达12.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超4亿元。

思格新能源的产品结构极为清晰,主打产品仅有一款——SigenStor。这款产品对思格新能源的营收贡献超过90%。招股说明书显示,2024年及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旗舰产品SigenStor实现能源容量销售总额分别为447兆瓦时及433兆瓦时。

SigenStor是一款可堆叠的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将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能源管理系统(EMS)等模块化整合。这款产品不仅帮助思格新能源快速占领市场,还取得了可观的毛利,这得益于其高质高价的产品定位。

招股说明书还披露了SigenStor的价格:2023年平均销售价格为人民币3.17元/瓦时;2024年为人民币2.69元/瓦时;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为人民币2.54元/瓦时。思格新能源认为,SigenStor在毛利率提升经营质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毛利率在2023年为32.2%,2024年为47.0%,2025年同期为51.2%,均高于整体毛利率水平,且明显优于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

SigenStor产品图片

SigenStor虽然在2023年3月就荣获红点设计奖,但实际在2023年6月才正式推出。在品牌与安全极为重要的领域,SigenStor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时间不长却大获成功,很可能与华为有关。思格新能源的产品在设计理念、技术路径、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上,对华为的智能光伏业务进行了深度的追随和模仿,甚至在终端消费者和渠道代理商中产生了“高度一致”的印象。

思格新能源熟悉华为的产品并不意外。其2号人物张先淼,在行业浸润17年,其中在华为有11年的工作经历,负责光伏逆变器研发及产品设计规划,且在逆变器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华为作为逆变器龙头、储能龙头,对新能源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众多企业都在学习华为,但谁也没有思格新能源学习得最彻底,非但是学习,而且是直接“抄作业”,这确实是一条捷径。

02 前华为人,踩在华为的肩膀上致富!

思格新能源团队相关图片

和华为相似的不只是产品,还有团队——思格新能源的管理团队主要来自华为。思新新能源的创始人、董事长许映童,有近23年的华为工作经历。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1月,许映童加入华为,先后担任无线产品的PDT经理、无线软件平台部长和华为无线杭州研究所所长等职务。2011年1月,许映童从通信行业转向新能源领域,出任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带领团队在2015年让华为光伏逆变器业务做到全球出货量第一,并且该业务持续领先至2019年。2020年3月,许映童转任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2022年3月,许映童离开华为,同年5月在上海创办思格新能源。

令人不解的是,许映童并不是从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位置上直接辞职创业的,而是又在昇腾计算业务总裁熬了两年后才创业、回头干起了光伏。关键是他还能成功拉拢了一帮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板块的旧部。招股说明书显示,思新新能源的执行董事兼总裁张先淼、监事会主席刘秦维、解决方案销售总经理张嘉伟、营销总经理乔凌子、监事杨顺霞均来自华为,他们的工作内容覆盖技术研发、销售、品牌、财务等。

思格新能源宣传称:“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知名的能源和科技公司,为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电动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带来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思格新能源团队介绍图片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思格新能源上市,这些高管也将获得巨额财务增值。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合资格参与者认购员工持股平台上海谷廪及上海鸥集持有的所有股份,且相关登记已完成。授出奖励相关的每股相应股份的认购价为每股股份人民币1.90元、人民币0.48元及人民币1.35元。董事会于2025年2月决议授予彼等股份激励计划项下的股份,许映童先生及张先淼先生分别以每股普通股人民币1元的对价认购874,586股及291,529股普通股,该等股份于授出当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股份人民币248.93元,乃根据市场法厘定。以最新的248.93元/股计算,这些从华为跳槽而来的老人,均获得了至少数千人民币的股权财富。

思格新能源股权相关图片

03 思格第二大客户,或来自华为

强大的营销能力,也是思格新能源成功的关键之处。从招股说明书来看,思格新能源的营销有两大特点:一是思格新能源从未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展过大规模的商业化销售,2022年期间无销售数据,2023年至2025年期间中国内地收入占比均低于10%,其主要销售地是欧洲;二是思新能新源严重依赖分销商,截至2022年末、2023年年末、2024年年末、2025年4月30日,分销商数量分别是0家、26家、92家、119家,遍布欧洲、亚太及非洲等所有主要市场。

一般来说,高端市场、欧美市场特别看重企业的品牌形象。思格新能源成立才3年多,产品SigenStor上市才2年多,为什么能赢得上百家的分销商、700余家安装商认可呢?思格新能源仅称通过贸易展览会、展会、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交流群组等多元化的销售渠道进行本地化销售。赶碳号认为,华为的品牌形象、全球分销网络,也可能是思格新能源迅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华为和阳光电源长期以来是欧洲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逆变器企业,营销网络遍布欧洲。思格新能源成立仅6个月,还没有产品的时候,华为的前营销人员乔凌子就加盟了,负责整个营销运营。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各年以及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期间,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0%、72.5%、37.1%及42.2%;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占相应期间总收入的零、22.9%、8.9%及14.1%,这说明思格新能源的分销商多,也严重依赖核心大客户。

一般情况下,企业开拓客户都是从大市场入手。但是从思格新能源公布的大客户来看,主要的经销商并不是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传统大市场,而是来自比利时、瑞典、奥地利等相对冷门的国家。要知道,逆变器企业是不允许经销商串货的。思格新能源招股说明书显示,2025年的前四季度的第二大客户来自奥地利,4个月贡献了1.2亿的销售收入。巧合的是,华为的欧洲第一大客户正是奥地利企业SKE Engineering GmbH,SKE从奥地利向欧洲16个国家供应华为的智能太阳能产品,为住宅、商业和工业以及公用事业规模应用提供解决方案。除了SKE,估计不会再有哪个奥地利企业能有这样的销售能力了吧。那么,思格新能源与SKE有业务合作吗?

其实,奥地利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根据奥地利统计局数据,2025年1月1日,奥地利人口数量只有919.72万人。很难想象,这个奥地利客户是如何取得这些销售成绩的。值得关注的是,思格对客户的信贷期限多为30天,而对这个奥地利经销商为30至90天。

思格新能源客户相关图片

当然,“高返利”是思格新能源成功占领市场的重要原因。招股说明书显示,于2023年及2024年间,SigenStor的平均售价下跌,主要原因是我们于2024年降低了SigenStor的价格,并向分销商提供了更高的整体销售返利。高于同行的、不正常的高销售返利,往往会被理解为“内卷”、不正当竞争,某两家知名光伏企业在欧洲抢客户并交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04 华为怎么看?

许映童相关图片

思格新能源SigenStor的海外市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究竟是研发的贡献大,还是市场销售渠道的贡献大呢?这真的可以对比看一看。思格新能源2022年、2024年、2024年、2025年前4个月的研发投入分别是0.262亿元、1.93亿元、2.803亿元、1.351亿元。

销售人员的收入远高于研发。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拥有420名全职研发员工,其中60%以上员工拥有硕士或以上学历,许多员工在光伏及储能系统行业拥有超过10年的专业经验。不过,从思格新能源的招聘计划来看,研发人数的薪酬远不及销售,研发人数年薪在10万至30万元,销售的薪酬在30万至80万之间。

截至2025年4月30日,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共提交了420项专利申请,并已获得125项专利授权,招股书也列出了8项重要专利,这些专利的发明人,甚至与华为在这方面的专利发明人,出现了重名情况。当然,从专利绝对数量上看,思格新能源和华为的光伏专利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截至2024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5万件,90%以上为发明专利,在光伏逆变器的专利数量超过2000件。

思格新能源专利相关图片

那么,一向以管理严格、纪律严明著称的华为,为什么会默许许映童如此创业、挖自家墙脚呢?对此,市场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逆变器、储能并不是华为最核心的业务,现在的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才是,许映童的行为,没有伤及华为的根本,可以容忍;市场还有一种传言,称许映童携一众华为员工离职创业后,华为曾向合作供应商下达“禁令”,要求不得与思格新能源合作。

未来,华为会不会就专利问题、竞业条款等,向思格新能源发起挑战呢?现在的财务数据已经证明了思格新能源的确是一匹黑马,只有时间才能验证思格新能源是不是一匹千里马了。现在,华为以一当十,在阵前与最强大的敌人厮杀,背后却有曾经的明星高管辞职创业,并且不断挖角,不免令人唏嘘。许映童曾担任过华为昇腾业务总裁整整两年,也算为华为、甚至为中国算力产业立下过汗马功劳,这可能才是华为对于这种行为不予追究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