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蜜妹
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715篇原创
图片来源|AI自动生成
继西贝之后,太二酸菜鱼再次成为餐饮行业舆论的焦点。这家曾经以“酸菜比鱼好吃”为口号的品牌,如今正面临预制菜争议与门店收缩的双重挑战。
近日,有媒体在杭州太二门店实测发现,从点单到三道菜上齐仅用7分钟,效率之高引发“是否使用预制菜”的质疑。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传出“沈阳太二酸菜鱼门店全部关闭”的消息,后经官方客服证实属实。这两起事件看似独立,实则共同指向一个现实:太二酸菜鱼的光环正在褪去。
一、从“现象级品牌”到市场困境
太二酸菜鱼的创始人管毅宏,1995年在海南开设山西面馆,后发展为“九毛九”品牌。2014年,因首次月度亏损,管毅宏决定转向“小而美”的单品类门店。2015年,他选择酸菜鱼作为突破点,创立子品牌“太二酸菜鱼”,通过差异化定位、标准化出品和小型门店模型,迅速崛起。
太二的成功,离不开品类红利、商业模式创新与品牌人格化营销的叠加效应。其打造的“二老板”“小二哥”等IP,以及“不接待4人以上”“不外卖”等店规,制造了大量话题性与社交传播点。2020年,九毛九集团携太二酸菜鱼在港股上市,首日涨幅50%,市值超138亿港元。太二一度成为集团核心盈利来源,2021年上半年贡献92.8%的经营利润。
二、酸菜鱼品类内卷:太二陷入红海竞争
然而,太二的成功也亲手将自己拖入了红海竞争。如今,从商场大店到街边档口,从正餐到快餐,酸菜鱼品类已极度内卷。市场数据显示,2023至2024年,酸菜鱼品类关店数量高达约16860家,开店与关店几乎持平,市场已高度饱和。
太二近年来营销创意枯竭,仍停留在重复品牌话术的阶段,未能与Z世代建立新的情感连接。其常年维持70-80元的客单价,在二、三线城市缺乏价格竞争力。与此同时,以“鱼你在一起”为代表的快餐酸菜鱼品牌,以大众化定位、灵活选址和性价比优势,对太二构成最大威胁。
三、业绩下滑:太二式微拖累母公司
“顶梁柱”太二的式微,直接拖累了母公司九毛九的业绩。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太二上半年收入19.4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48亿元缩水13.3%,降幅超过集团整体10.1%的营收下滑幅度。
图表来源|窄门(特此感谢!)
门店网络也在收缩。截至2025年6月底,太二自营餐厅数量从去年同期的612家锐减至547家,半年内净关闭65家门店,相当于平均每3天就有1家门店停业。运营效率方面,翻台率从2024年同期的3.8次/天降至2025年的3.1次/天,同店销售额下滑约19%,远高于门店数的同期降幅。
四、预制菜业务增长:线下门店的结构性衰退
与主营业务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毛九集团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增140.4%,从5496万元飙升至1.32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1.8%提升至4.8%。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的太二酸菜鱼预制产品,其高速增长既是集团开辟第二曲线的努力,也反衬出线下门店业务的结构性衰退。
五、未来出路:自我革命是关键
对于九毛九和太二而言,当下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继续沉湎于过去的那套打法,无疑是死路一条。最新搞的“5.0鲜活模式”的方向值得肯定,但执行力度亟待加强。太二未来的出路如何,就看它对自我的革命有多狠了。
文章仅供讨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未注明图片均来自于公开披露,特此说明和感谢!
本文为闺蜜财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联系请加微信alioyer(备注:闺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