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给美国农民带来致命打击的,竟是特朗普的盟友——阿根廷总统米莱。2025年美国大豆迎来历史性丰收,中西部粮仓爆满,但全球最大买家中国至今未采购,美国农民面临大豆烂仓风险。更雪上加霜的是,阿根廷突然取消26%的大豆出口税,以低价抢夺美国市场,这场国际农产品博弈正深刻改变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美国农业带从爱荷华到内布拉斯加,金黄的豆田本应带来丰收喜悦,如今却因中国市场的缺席陷入焦虑。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每年消化全球60%以上的贸易量,其采购决策直接影响国际市场。当美国豆农望着堆积如山的库存发愁时,阿根廷突然宣布取消大豆出口税,相当于对国际买家发放“折扣券”,迅速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采购商。
这场变局的导火索源于阿根廷国内的金融风暴。10天前,米莱因妹妹腐败丑闻引发执政危机,布宜诺斯艾利斯地方选举惨败导致比索汇率连续三天暴跌。为稳定外汇市场,米莱向老朋友特朗普求援,获得200亿美元援助后,立即宣布取消大豆出口税。这一操作被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斥为“背刺”,他甚至在短信中怒骂财长贝森特“愚蠢”,该短信被美联社曝光后引发国际关注。
阿根廷的“打折促销”策略成效显著。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迅速下单10船阿根廷大豆,两天内为阿根廷带来70亿美元出口收入。这种“用美国援助资金补贴买家”的操作,虽属无奈之举,却成功在金融风暴初期稳住市场。反观美国,大豆保存期短,脱水后价值骤降,每年全球因保存不当浪费的大豆达千万吨。美国大豆协会警告,若11月前中国仍不采购,农民直接损失将达60亿美元,连带影响化肥、机械、运输等产业链,仅运输业就可能减少2万个岗位。
特朗普政府如今陷入两难。美国中西部80%的农民认为已处于农业危机边缘,而该地区正是共和党基本盘。中期选举临近,若无法解决大豆销路问题,农民倒戈可能导致国会控制权易主,甚至引发弹劾危机。9月以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多次“哀求”中国采购,甚至表示愿发放100亿美元农民补贴,但中国市场已有更优选择——巴西大豆持续增产,阿根廷大豆价格更具竞争力,中国何须为美国困境买单?
这场博弈暴露了美国农业的脆弱性。过去拜登政府可忽视大豆市场,因红州选民不会转投民主党。但特朗普的选票基础正因关税战受损,大豆已成为比稀土更致命的“经济武器”。2025年中美博弈天平明显倾斜,特朗普上半年被稀土问题困扰,下半年又遭大豆危机重创,或许此刻他才真正理解:在全球产业链中,单边主义终将自食其果。
反观中国,通过多元化采购策略稳坐钓鱼台。巴西大豆产量持续创新高,阿根廷低价促销提供补充,中国买家完全掌握市场主动权。特朗普若想化解危机,仅靠口头承诺远不够,需拿出实质性让步。这场大豆风波再次证明:在全球贸易中,得市场者得天下,而中国,正成为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