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节目由豆包AI播客生成
近期,互联网行业迎来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多家知名企业如小红书、微博、快手、UC等,因热搜管理不善、破坏网络生态等问题,相继被有关部门约谈。在这场风波中,各企业的案由大多较为模糊,但携程却显得尤为‘突出’,其案由清晰明确。
上周,郑州监管部门对携程进行了约谈,原因在于其上线的一款价格助手功能。该功能在发现其他平台价格低于携程时,会未经商家同意,强行调低价格。有商家反映,一天内价格被调整了多达5次,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
事实上,这并非携程首次因价格问题被约谈。40多天前,包括飞猪、携程在内的5家企业就被贵州监管部门约谈,原因涉及‘二选一’、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订单生效后毁约或加价、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多项问题。
那么,这些企业为何会如此‘操作’?是因为赚不到钱吗?从宏观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旅游数据表现相当亮眼。全国出行人数达到32.85亿人次,同比增长20%;出行消费达到3.15万亿,同比增长15%。然而,行业数据的向好并未让所有从业企业都感受到温暖。
以住宿酒店为例,北京今年上半年住宿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了67%,上市公司锦江酒店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50%。亚朵酒店也宣布,其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日均房价和入住率三项核心指标全部下跌,高管预计三季度还将继续承压。
再来看出行领域,民航三大航上半年继续亏损。国航亏掉18个亿,东航亏掉14亿,南航亏损15亿。即便是中国第五大的航空公司四川航空,也再次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更令人惊讶的是,连最繁忙的京沪高铁净利润也在下降。
景区方面同样不容乐观。乌镇接待游客337万人次,同比下滑11%;古北水镇营收下滑了25%;峨眉山门票、索道、酒店业务三线下滑,上半年营收减少了10个百分点。
然而,与这些哀鸿遍野的从业企业相比,携程却显得尤为‘滋润’。今年上半年,携程净利润接近92个亿,相当于每天净赚5000万。其中住宿预定收入117亿,票务收入98亿。有媒体统计过中国500强里净利润率最高的10家公司,里面只有一家互联网企业——携程。
携程解释称,其收入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入境游会选择用携程;另一方面,国内虽然价格下跌,但总量在上涨。今年上半年每个游客平均花费958元,而去年上半年这个数字是1001元。不过,即便如此,携程的盈利能力依然令人惊叹。
那么,携程为何能在行业哀鸿中独善其身呢?一方面,携程在旅游行业的地位确实难以撼动。一家大型旅行社的老板表示,他确实离不开携程,因为美团和抖音等平台的经营业务比较杂,引来的流量成交率很低。而消费者打开携程,大概率就是真的要下单了。
另一方面,携程的竞对如飞猪、同程等,在酒店覆盖率、响应速度、宣传等各方面都比不上携程。甚至有人感觉不到阿里对飞猪这项业务的特别重视。何止是阿里,京东、美团、抖音对旅游业务看起来都是无所谓的样子。
说实话,这也是很多人的疑惑:放着这么赚钱的赛道不抢,为啥就跟外卖过不去了?或许,这正是携程能够备受‘温柔’对待的原因所在吧。
关注星球视频号,熟知寰宇人间事
加乃悟微信:yangnw0705 备注公司-职业
给我一个在看,我能撬动整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