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碗现熬的鸡汤遇上品牌情感营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西贝餐饮用一系列真实故事,给出了令人动容的答案。
7岁毛毛的西贝情结:从哭闹到拥抱的转变
9月23日,西贝公众号发布的《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引发刷屏效应。这个7岁男孩用最本真的方式诠释了品牌忠诚度——当母亲提议更换用餐地点时,毛毛的激烈反应超乎想象:
这种看似戏剧化的场景,实则是西贝长期培育品牌情感的缩影。正如网友评价:"抱大腿这个俗词,被西贝演绎得如此温暖。"
杜女士的育儿奇迹:从拒食到每日打卡
在西贝内部吐槽大会上,忠实顾客杜女士的分享更具震撼性。她一岁大的孩子曾面临严重拒食问题,却在西贝完成关键转变:
"孩子每天玩完后都主动要去西贝吃饭,everyday!"
当门店撤店时,孩子持续在门口徘徊的场景,配合店长出现后再次痛哭的细节,构成完整的品牌情感链条。这种超越商业交易的依恋关系,正是西贝区别于传统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一碗汤换一套房:情感营销的极致案例
北京某门店发生的真实事件更具传奇色彩:一位大爷为感谢员工,竟提出赠送一室一厅房产。这个被网友戏称"比保险推销更高级"的情感投资,源于员工日常的关怀服务。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对此的解读颇具深意:
"我们的精明,是建立在对生意的绝对底气之上。"
这种底气在9月24日的全国性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西贝向堂食顾客发放100元代金券,虽设置"次日生效"规则,但全国门店同步参与的规模,彰显其强大的运营体系支撑。
解码西贝现象:超越餐饮的品牌哲学
当普通商家还在纠结代金券核销技术时,西贝已构建起独特的情感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带来的商业回报显著:活动期间全国门店客流量激增,社交媒体话题量突破亿级。正如行业观察者指出:"能学到西贝一半的精髓,客流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在体验经济时代,西贝证明了一个真理:最高级的营销,是让顾客成为品牌的传教士。当7岁孩子为吃不上西贝而痛哭时,这家餐饮企业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承载情感记忆的文化符号。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