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如今,这句诗用来形容日本当下的经济转型,似乎再恰当不过。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日本正站在关键转折点,一场关乎未来的经济变革悄然拉开序幕。
2025年10月6日,国际金融市场迎来重大时刻,日本股市创下历史新高。日经225指数当日暴涨超4.5%,强势突破48000点整数大关,刷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点。这一表现不仅在亚洲市场独树一帜,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
日本资本市场此轮强势表现,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政策预期转向。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可能重启量化宽松政策,这一预期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动力。
就在日本股市大涨前一日,日本政坛迎来重要人事变动。被媒体称为“女版安倍”的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新一任总裁。由于自民党在日本国会保持第一大党地位,高市早苗预计将在数日后的首相指名选举中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这一人事更迭,为日本经济政策转向埋下重要伏笔。
接下来数日,日本经济政策走向备受关注。高市早苗提前亮出政策底牌,其核心主张可概括为三点:扩大财政支出、减少企业税收、反对加息政策。这一政策组合与安倍经济学一脉相承,被市场视为日本经济转型的关键信号。
具体来看,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包含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扩大财政刺激
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涵盖工程建设、交通网络优化、工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同时通过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发展。这种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旨在通过政府支出创造新增需求,带动企业订单增长,最终改善企业营收和利润水平。10月6日当天,日本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工业类个股平均涨幅超过6%,远超大盘均值,正是这一政策预期的直接反映。
第二支柱:坚持低利率政策
高市早苗明确表示反对加息,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货币宽松的强烈信号。长期以来,日本维持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旨在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非银行储蓄。当银行存款利率较高时,投资者更倾向于保守理财;而低利率环境下,资金更愿意流向股市、房地产等风险资产。高市早苗的表态,意味着日本可能结束此前的加息周期,重新进入宽松货币环境,吸引全球资本流入。
第三支柱:日元贬值刺激出口
近期日元对美元汇率跌破150关口,这一走势与日本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全球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日元贬值成为提升日本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数据显示,日本海外净资产余额约为GDP的83%,海外投资规模超过GDP总额的2倍。这意味着日本企业已在全球市场建立深厚根基,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具备显著优势。日元贬值将进一步放大这些优势,推动出口增长。
日本股市此轮上涨,本质上是市场对政策转向的“买预期”行为。资金提前布局,将未来利润预期反映在当前股价中。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市场对日本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
从宏观数据看,日本经济已实现连续第5个季度扩张。9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上修至2.2%,远高于初值的1%;环比增速上修至0.5%,高于预期中值和初值的0.3%。国际经合组织上调日本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1%,较此前增加0.4个百分点。日本央行调查显示,所有地区经济均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部分行业和企业甚至表示需要提高工资以应对物价上涨和劳动力短缺。
从微观数据看,日本经济活力正在多个领域显现。帝国数据银行3月31日对195家主要食品制造商的调查显示,4月份将有4225种食品和饮品价格上调,涵盖啤酒、食用油、火腿等日常消费品。自2025年1月起,单月提价商品数量已连续4个月增长,这是自2023年1月以来首次出现超过4000种商品同步涨价的现象。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企业盈利改善,进而推动工资增长和消费回暖,形成“商品涨价—企业盈利—工资上涨—消费回暖—商品涨价”的良性循环。
企业投资层面,日本企业正加大在数字领域和机械设备的布局。软银、丰田等龙头企业纷纷扩大在高端制造业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显示日本经济已走出长期通缩泥潭,进入新的扩张周期。这种扩张趋势可能持续20年、30年甚至更久。
当然,日本经济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人口老龄化、日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高额债务赤字等问题,仍需政策层面持续应对。但从股市创新高、GDP连续增长、投资消费回暖等积极信号看,日本经济正展现多年未见的活力。高市早苗的政策组合,无疑为这场转型增添了重要动力。
日本的经济转型成功,已不再是遥远的预期,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第四季度,日本政策是否会进一步加力刺激?哪些领域将迎来投资机遇?资本市场将如何演绎?每日直播将为您深度解析政策趋势、经济走势,与管清友、吴小平、潘向东等专家共同把握确定性机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