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10月11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完成D轮20亿元融资,累计融资总额突破百亿元人民币。此次融资不仅引入了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及广州广花基金等国资背景投资方,滴滴与广汽集团也持续加码,为L4自动驾驶商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滴滴自动驾驶融资历程概览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AI算法研发与L4自动驾驶应用落地。值得注意的是,新引入的投资方均具备北京、广州两地国资背景,与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此前透露的“2026年率先在北京、广州开展示范运营”计划高度契合。面对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等竞品2025年的扩张攻势,滴滴自动驾驶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滴滴自动驾驶的布局始于2016年,2019年独立运营后累计融资规模居行业前列。2020年,滴滴在上海嘉定推出沃尔沃XC60后装车队,通过内部APP实现快车、专车与Robotaxi并列服务,用户可在限定区域呼叫自动驾驶车辆。尽管2021年美股上市风波导致部门发展停滞,但2023年上海车展上,滴滴发布首款概念车DiDi Neuron及自动驾驶运维中心,并引入广州开发区投资,标志着技术商业化进入新阶段。
滴滴2020年Robotaxi后装车队应用示范(图自视觉中国)
对比海外案例,通用旗下Cruise因过度投入导致“烧钱”与事故频发,最终于2024年底被整合至消费级智驾部门。而滴滴在2020年技术尚处早期阶段时选择暂停激进扩张,客观上避免了资源无效消耗。如今,随着智能驾驶芯片算力提升50倍、算法架构转向Transformer模型,以及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成本下降,自动驾驶商业化“奇点”已近在咫尺。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小马智行Robotaxi收入同比增长200%,文远知行Robotaxi业务占比达22.3%。小马智行CEO彭军预测,2028年5万辆车辆规模可实现盈亏平衡。对于滴滴而言,2025年末成为证明自身实力的关键节点。
滴滴内部将自动驾驶部门命名为“Voyager”,寓意长远目标:彻底实现出行平台自动驾驶化。根据CEO张博披露的“三个五年计划”:
2025年,滴滴与广汽埃安合作的前装量产L4车型亮相上海车展。该车型基于广汽AION V打造,搭载33个传感器(含10颗激光雷达)及2000TOPS算力平台,通过多传感器异构探测与前融合技术实现360°全场景感知。其红外传感器可提升夜间行人识别能力,4D毫米波雷达性能提升4倍,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实现量产,成本与安全性均达行业领先水平。
滴滴与广汽联合推出的L4前装车型(图自滴滴)
元戎启行CEO周光指出,新一代智驾算法的核心是模型底层从CNN向Transformer的转变,这对AI人才储备提出极高要求。滴滴需在2026年前证明其技术团队能否适应AI技术迭代,完成L4自动驾驶实力认证,进而通过广汽等生态伙伴实现快速扩张,最终为海量用户提供Robotaxi服务。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0743.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