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田羽
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OPPO的跨界动作再次引发行业关注。
据界面新闻独家披露,OPPO已正式启动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研发项目,首款产品将直接对标GoPro运动相机与大疆无人机配套的Osmo系列手持云台。该项目由Find产品规划部下属智能影像团队主导,负责人李阳曾操盘Find系列GTM战略,其技术背景与市场经验成为项目推进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决策的时间节点颇具深意。就在OPPO立项前不久,手持影像设备领域的主要玩家影石创新完成科创板上市,市值突破千亿大关。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与行业高增长数据,似乎成为刺激OPPO入局的重要推手。
回顾OPPO近年来的战略布局,从XR眼镜到物联网生态,再到自研芯片,这家手机巨头始终在追逐技术风口。然而,多数项目最终未能实现商业闭环,此次转向手持影像设备,能否打破“高开低走”的魔咒?
千亿市场的诱惑与挑战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虽属小众赛道,却保持着惊人的增长势能。根据沙利文咨询预测,到2027年,全球智能运动相机出货量将达6907万台,移动全景相机出货量316万台,整体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更吸引人的是,影石创新与大疆最新旗舰产品的毛利率均超过50%,远高于智能手机行业平均水平。
从技术维度看,OPPO具备入局的基础条件。手持影像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影像算法,包括防抖技术、色彩管理、全景拼接以及AI剪辑等。OPPO在手机领域积累的影像团队规模已超千人,其防抖算法与夜景模式在消费者中已有口碑。供应链层面,舜宇光学、欧菲光等手机核心供应商同样能提供手持设备所需的SoC芯片、摄像模组等元器件,帮助OPPO控制成本。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对于年利润规模仍在亿元级别的手机厂商而言,拓展高毛利业务有助于改善利润结构。这或许解释了OPPO在主营业务承压背景下,仍坚持投入新赛道的原因。
然而,市场格局远比数据复杂。GoPro与大疆经过多年运营,已在用户心智中建立起“专业影像设备”的品牌认知,其社区生态与内容平台更形成闭环体验。OPPO若想突围,需在硬件性能、软件生态与品牌影响力三方面同时发力。
更耐人寻味的是决策时机。界面新闻透露,OPPO内部曾多次评估该市场,早期结论均为“无需下场”。影石创新的上市与股价飙升,成为改变决策的关键变量。这种“后发跟风”的策略,让人不禁联想起OPPO过往的追风口历史。
追风者的得与失
OPPO的跨界尝试并非首次。2019年,公司高调进入XR领域,推出AR Glass系列概念产品,但始终未能实现量产突破。物联网业务同样遭遇挫折,当华为以鸿蒙系统构建生态、小米通过生态链投资巩固优势时,OPPO仍停留在单品推出阶段,最终导致数亿元亏损,部门负责人离职,电视业务线被裁撤。
最受关注的芯片业务更以意外方式收场。2023年5月,OPPO突然宣布终止哲库芯片研发,四年投入、三千人团队、百亿资金化为泡影。这一决策不仅使前期投入归零,更让OPPO在高端市场失去自研芯片这一核心差异化优势。
一次次战略试错背后,是OPPO主营业务面临的严峻挑战。
手机基本盘失速
OPPO曾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军者。2016年,其以7840万部出货量超越华为登顶国内市场;2017年出货量突破1.18亿部。然而,辉煌未能延续。
根据IDC数据,今年二季度OPPO在中国市场出货量降至1070万部,市场份额从15.7%微跌至15.5%。同期,小米出货量增至1040万部,双方差距从120万部缩小至30万部,行业第三的位置岌岌可危。
政策红利同样面临消退。业内人士指出,国补政策对OPPO上半年销量和均价提升作用显著,特别是2000-6000元价位段的Find和Reno系列。但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国补效应已快速衰减:首周销量增长65%,一季度仅增5%,二季度甚至同比下滑2.2%。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品牌定位模糊。华为以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小米坚守性价比路线,vivo强化影像标签,而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与“轻薄设计”已成行业标配。Find、Reno、A系列虽覆盖全价位段,却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陷入“什么都做,什么都不精”的困境。
第二战场的胜算几何?
手持影像设备市场确实存在机会,但OPPO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技术积累与供应链优势虽能缩短研发周期,却无法替代品牌认知与用户生态的长期建设。GoPro与大疆已建立起从硬件到内容平台的完整闭环,OPPO若想分一杯羹,需在产品创新与市场策略上展现更多诚意。
更关键的是战略定力。过往追风口的经历表明,OPPO往往在项目初期投入重金,却因缺乏持续运营能力而半途而废。此次入局手持影像设备,究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型,还是应对增长焦虑的临时举措,将决定其最终成败。
在智能手机市场白热化竞争的当下,OPPO的每一次战略选择都关乎生存。手持影像设备能否成为新的增长极,或许要等到产品真正上市后才能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留给OPPO试错的时间与资源,已越来越有限。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独家」OPPO也要做手持云台相机,产品对标大疆》
财新《国补“期中考”》
新浪财经《智能手机大洗牌,OPPO为何掉队?》
新眸《国产手机进入淘汰赛:OPPO还能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