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6382.5万沥青蒸发谜团:是科学奇迹还是商业骗局?

时间:2025-10-16 10:22:58 来源:老斯基财经 作者:老斯基财经



1.5万吨沥青离奇蒸发:6382.5万国有资金去向成谜



海淀区一位大爷在美容中心被诱导消费100万的新闻尚未淡去,武汉又爆出一起更惊人的商业谜案:2023年9月,武汉市国资委下属三级子公司武汉开投能源,以6382.5万元国有资金采购1.5万吨沥青,今年8月开罐检查时,两个油罐内竟分别只剩水和空气。

沥青蒸发谜团:高温能否成为科学解释?

这起事件最荒诞之处在于,涉事方试图用"全球温室效应导致沥青挥发"来解释。虽然高温确实会加速沥青挥发——夏季路面温度达60℃时,挥发性物质释放量是常温下的3倍,但要让1.5万吨储存在密闭油罐中的沥青在2年内完全消失,连诺贝尔奖得主恐怕都难以给出科学解释。

网友神评:这简直是全球首例"沥青量子蒸发"现象



验货程序漏洞:6382.5万资产如何"蒸发"?

调查发现,武汉开投能源在2024年3月的验货过程存在重大疏漏。工作人员仅用仪器探测油罐深度,发现"下落一段距离后停止"便判定装有沥青。而根据《沥青取样法》规定,正规验货需从顶部、中部、底部取样,并使用专用加热取样器防止材料凝固。

行业人士:这种验货方式连外行都看得出问题

更蹊跷的是,沥青储存规范明确建议储存期不超过3个月,而开投能源的货物竟在油罐中放置近2年。这让人不禁质疑:作为专业能源企业,为何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交易链条异常:从国企到民企的资本迷局

这起事件背后,隐藏着一条耐人寻味的交易链:

  • 2023年9月14日,开投能源与中石化北方能源签订1.5万吨沥青采购合同
  • 9月21日,开投能源全额支付6382.5万元
  • 次日,开投能源以6433.5万元转手卖给湖北安东尼能源(加价51万)
  • 安东尼公司当天支付1286.7万,后续再付580万

值得关注的是,买方安东尼能源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从5000万骤减至300万,负责人由罗慕变更为李艳。而罗慕此前仅经营一家注册资本10万的家具店,这种资本运作能力令人费解。



行业警示:大宗商品交易的监管盲区

这起事件暴露出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多重风险:

  1. 验货程序形同虚设,专业标准未被执行
  2. 国有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3. 民营企业资本运作存在异常
  4. 储存管理严重违反行业规范

相比普通消费者被骗养老金,国有资产流失涉及公众利益,影响更为深远。正如某上市公司丢失1.45亿精炼铜时所言:"占公司归母净利润较小",但国有资产的每一分钱都关乎民生。



后续追踪:小安东尼公司的命运几何?

目前,这1.5万吨沥青的下落仍是个谜。安东尼能源作为最终买方,其注册资本大幅缩减和负责人变更,是否与这笔交易有关?如果涉及银行贷款,金融机构又将如何追偿?这些疑问都需要进一步调查。

这起事件给所有市场主体敲响警钟: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涉及大宗商品交易时,都必须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完善风控机制。毕竟,6382.5万不是小数,它背后是千万纳税人的信任。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