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灵犀”
“早安,小马哥。今天周六,天气晴朗,气温28℃,适合户外活动。您若想与朋友聚餐,我可根据活跃位置推荐餐厅;若计划短途旅行,我能规划路线并预订酒店门票;若想观看足球赛事,我也可代为预约观赛服务。”
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AI技术深度融入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第13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的主题揭示了产业变革的核心脉络:从2013年“互联网+”生态融合,到5G商用深化,再到当前AI技术驱动的全场景智能化。
碳硅融合:灵犀智能体重塑服务范式
大会展区呈现的智慧生活商城、家庭硅基萌宠机器人、升级版智能体等创新应用,标志着AI从被动响应工具进化为主动服务系统。通过长期数据积累,AI能精准预测用户需求,在任意时空提供个性化服务。中国移动提出的“AI for Life”理念,旨在加速碳基文明与硅基智能的深度融合,让算法理解人性,将数字能力转化为有形服务价值。
全场景渗透:流量入口的物理迁移
灵犀智能体通过“灵犀贴贴”功能实现线下流量触点革命:用户轻碰定制卡片即可完成话费充值、出行规划等操作,NFC技术与大模型结合培养“一贴即用”习惯。配合语音唤醒、APP交互、车载控制等多入口设计,AI服务实现“随叫随到”的沉浸式体验。
在智能座舱场景中,AI语音助手打通车家互联与车路协同,使移动空间成为智能生活中枢。流量获取不再局限于屏幕时间争夺,而是渗透至起床、通勤、购物等生活碎片。中国移动通过打破APP生态壁垒,将高频服务(支付、出行、家居控制)转化为新流量入口,重构服务渗透逻辑。
需求预判:服务前置化革命
AI正从“响应式工具”进化为“预见式伙伴”。家庭安防摄像头通过视联网大模型,可在毫秒级识别老人跌倒并触发警报;健康管家基于对话内容与健康数据,主动推荐附近诊疗服务。这些场景在大会展区已转化为可体验的解决方案。
个性化体验:千人千面的服务跃迁
灵犀家庭智能体能根据用户情绪偏好推荐影视内容:加班后推荐喜剧放松,周末午后提供文艺片选择。咪咕短剧AI助手通过观看习惯分析实现精准推荐,推动娱乐体验从“猜你喜欢”升级为“懂你所需”。
技术核心在于具备长短记忆与情绪表达能力的AI模型,如九天大模型。其能学习用户长期行为习惯与短期意图,模拟人类情绪进行温情交互,使服务从单向指令转向双向协作。当AI构建起用户的“生物钟”与“情感图谱”,服务将主动定义深层需求。
商业闭环:生活服务+消费的生态重构
面对电商流量增长困境,中国移动通过“移动爱购数智生活商城”给出破局方案:
该平台整合中粮、中石化等央企刚需品与阿里、腾讯数码潮玩,构建“高频带低频”的生态协作样板。通过手机号统一ID融合身份认证、权益核销与支付功能,使通信账户升级为个人数字中枢。
场景生态:万亿级市场的钥匙
当系统监测到通话提及“胃疼”,推送内容从单一药品广告升级为包含养胃小米、诊所预约与健康保险的个性化套餐。这种精准应答标志着商业引导从广谱轰炸转向贴心安排。“移动爱购数智生活商城”汇聚AI应用、智能终端与生活服务,推动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型。
在这场碳硅共生的变革中,真正的智能商业让技术隐于无形,使服务主动响应。当互联网仍在内卷流量时,AI已扎根生活场景,催生新消费模式与业态。未来竞争法则已然清晰:得场景生态者得天下,AI正是打开万亿级生活互联网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