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系西京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2025年10月14日,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1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这场始于避险需求的资产重估,已演变为全球货币信用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当金价脱离传统估值框架,投资者面临关键抉择:4000美元是泡沫顶点,还是新牛市的起点?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在《中国经营报》零观财经特别栏目中指出,黄金正从边缘资产跃升为全球资金配置的‘底盘资产’,其战略价值源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重构。
‘黄金价格飙升的本质,是美元信用的系统性贬值。’赵建分析称,若以黄金为标尺,过去五年美元币值已缩水近半。美元指数虽阶段性走强,但无法掩盖其作为信用货币的内在脆弱性——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至9万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货币信用与实物价值的持续背离。
历史脉络印证了这一判断。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赋予美元黄金代币地位。但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价格从35美元暴涨至数百美元,标志着国际货币秩序的首次根本性‘相变’。如今,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与地缘政治冲突交织,黄金正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无主权信用风险的终极储备资产,重构全球货币体系的信任基础。
尽管长期逻辑主导趋势,但近期金价加速上行存在三大直接诱因:
‘这些短期因素如同火上浇油,但真正决定黄金命运的,仍是美元体系的信用危机。’赵建强调,只要美国债务问题未解,黄金的长期逻辑就不会改变。
中国家庭资产结构正经历历史性转型。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占比高达70%-80%,远超国际成熟市场30%-40%的水平。但随着‘去房产化’进程加速,数十万亿元资金需要寻找新出口。赵建指出,新时代强势资产呈现双轮驱动特征:
面对4100美元的历史高位,赵建建议采用‘智能定投’策略:当金价回调时适度加仓,短期涨势过猛时减少买入,以此平滑成本。对于无黄金头寸的投资者,可先从10%比例建仓,待市场调整后逐步提升至20%。‘尤其在4000美元整数关口,黄金波动往往加剧,需以三年以上的投资周期对待。’
对于白银、铂金等非主流贵金属,赵建持谨慎态度:‘这些金属虽会跟随黄金上涨,但波动更剧烈,战略配置价值有限。除非风险偏好极高,否则不建议重仓。’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到‘去美元化’浪潮,黄金始终是国际货币秩序变革的晴雨表。当美元信用进入‘不可逆的贬值通道’,黄金正从传统避险工具升级为全球资金配置的核心资产。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一历史性转变,比预测短期价格波动更重要——因为黄金的牛市,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