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富士胶片的复古胶卷在社交平台掀起怀旧风潮时,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影像巨头在医疗领域早已构建起庞大的产业版图。在日本东京的顶级诊疗中心,富士胶片生产的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正通过精准的病灶诊断守护患者健康,而驱动这些设备的核心部件——超导磁体,部分来自中国宁波的隐形冠军企业: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上交所最新公告,这家深耕医用超导磁体领域15年的企业,将于10月21日正式接受科创板IPO上会审核。从为国际巨头代工到冲击资本市场,健信超导的资本突围战,折射出中国医疗设备核心部件产业的崛起轨迹。
健信超导的核心产品矩阵涵盖1.5T零挥发超导磁体、3.0T零挥发超导磁体等高端型号,其中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在全球MRI设备超导磁体市场占有率达12.3%,位居第五;国内市场以24.6%的份额稳居第二,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超导磁体供应商。
技术突破带来市场认可。公司前五大客户包括富士胶片集团、万东医疗、GE医疗等行业巨头,其中富士胶片连续三年稳居第一大客户,2024年贡献营收占比达42.71%。值得关注的是,GE医疗下属公司通用电气(杭州)于2023年3月以4651.65万元战略入股,获得3.1%股权,当时公司估值约15亿元。
此次IPO拟发行4192万股,募集资金8.65亿元,对应估值跃升至34.6亿元。这意味着在GE医疗入股后的两年间,健信超导估值暴涨130.67%,相当于每日增值近270万元。但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4.25亿元,较上年下降5.76%,净利润0.56亿元,增速明显放缓。
更引发争议的是,在经营性现金流两度为负(2022年-3675.73万元,2024年-2060.27万元)的情况下,公司IPO前累计分红5999.89万元。其中控股股东许建益家族按70.34%持股比例获得4220.32万元,而同期研发费用率仅6.5%,不足行业均值的三分之一。
招股书揭示的客户结构显示,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达73.75%、76.68%、79.62%,远高于联影医疗(10.61%)、奕瑞科技(18.97%)等同行。这种高度集中与MRI设备市场CR4达93.33%的现状形成叠加效应,意味着任何大客户订单波动都将直接影响公司业绩。
毛利率数据同样引发关注。尽管在永磁体领域占据全球最大份额,公司24.94%的毛利率较行业均值45.17%低出超20个百分点。这与其研发强度不足直接相关——2024年研发费用仅2763万元,而行业龙头联影医疗同期研发投入达13.2亿元。
在监管两轮问询后,健信超导突然取消原定的9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计划。这一调整与其家族控股特征密切相关:创始人许建益直接持股41.51%,其子女许卉、许电波分别持股4.36%,并通过投资平台控制9.68%表决权,家族合计控制59.92%股权。
此次IPO募资方向调整为:2.75亿元投向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2.6亿元用于高场强磁体技改,2.4亿元投入新型磁体研发。这些项目若能顺利实施,或将帮助公司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从富士胶片的跨界转型到健信超导的技术突破,这条供应链上的合作揭示了全球医疗设备产业的新生态。当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分享胶片摄影的复古情怀时,同一家公司的医疗设备正依靠中国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诊断服务。
但资本市场更关注硬数据:62倍市盈率的估值是否合理?79.62%的客户依赖能否持续?24.94%的毛利率如何提升?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家隐形冠军能否真正完成从技术突围到资本破局的跨越。
您如何看待健信超导的IPO前景?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