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隐形资本大佬李滨入主三年,紫光集团现状与挑战解析

时间:2025-10-18 13:02:58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



文 | 华商韬略 朝暮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之一,紫光集团曾以“入股台积电,买下联发科”的豪言震动行业,却在2021年因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重组。2022年,由李滨实控的智路资管与建广资管组成的联合体击败浙江国资与阿里巴巴,以千亿级重整方案接盘紫光集团。三年过去,这家科技巨头的债务战、业务整合与产业链布局,正面临新的考验。

【债务战:千亿重整后的隐忧】

“办公室墙上贴满了股权结构图,像看地图一样。”新任联席总裁文兵这样形容紫光集团的复杂架构。这家拥有数百家子公司的科技集团,业务横跨芯片半导体、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云服务等领域,旗下包括紫光展锐、新华三、长江存储等行业龙头。

紫光集团的扩张始于2009年。赵伟国出任总经理后,通过“蛇吞象”式并购,将总资产从13亿元推升至2020年的近3000亿元。但激进扩张埋下隐患:2020年11月,紫光集团未能赎回13亿元债券,债务违约暴露资金链危机。截至2021年6月,集团资不抵债金额达1376亿元,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同年7月受理其破产重整申请。

李滨的入局被视为“关键转折”。其联合体提出的重整方案中,普通债权120万元以上部分可选择“现金+股票抵债+3年期留债”三种清偿方式,预期清偿率达95%-100%。2022年7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清华控股与北京健坤投资集团退出,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承接100%股权,李滨成为新任董事长。

重整两年后,集团层面负债下降67%至400多亿元,但部分核心企业负债再次抬头。文兵团队耗时半年梳理业务,发现旗下产业公司缺乏协同,大型科技公司的管理模式难以直接套用。

【两大核心:芯与云的突围战】

李滨上任后设立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试图破解“各自为战”的困局。他直言:“紫光集团的行业布局很好,但缺乏产业协同和完整产业链。”这一判断直指要害:集团下属企业虽多,但关键环节存在短板,资源未形成合力。

在“芯”产业中,紫光展锐、紫光国芯、长江存储构成核心三角:

  • 紫光展锐:全球公开市场3家5G手机芯片企业之一,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达10%,仅次于联发科、高通、苹果。2024年营收145亿元,拟于科创板上市,估值约700亿元。
  • 紫光国微:特种集成电路产品配套C919商业飞行,智能安全芯片通过国际SOGIS CC EAL 6+认证。但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从24.62亿元降至9.26亿元,降幅显著。
  • 长江存储:国内唯一实现3D NAND商业化的供应商,2025年以1600亿元估值登上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却因技术突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在“云”产业中,紫光股份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其在中国企业网园区交换机市场份额达38.2%,企业级WLAN市场份额连续十六年第一。但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22-2024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从17.59亿元降至14.56亿元,总负债从362.35亿元增至802.01亿元,负债规模增速高于资产增速。为缓解压力,紫光股份于2025年6月向港交所递交“A+H”股上市申请。

【李滨的资本棋局:从半导体大厂到实体清单】

李滨的资本运作能力,是其执掌紫光的关键筹码。这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的70后,曾担任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2016年创立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旗下智路资管与建广资管被称为“半导体大厂收割机”:

  • 2017年,斥资28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旗下安世半导体(后由闻泰科技接手);
  • 2021年,收购日月光位于中国大陆的四座封测工厂,以及全球排名前四的半导体载具供应商ePAK;
  • 2021年,试图以14亿美元私有化美格纳半导体,遭美国阻挠失败。

2024年12月,美国发布出口管制“强化版”新规,建广资管与智路资管被列入“实体清单”。李滨在公开信中强调:“我们的模式是控股型科技投资与战略型产业运营的双轮驱动,比单纯投资机构更深入产业。”

【长征仍在继续:新紫光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重整后的新紫光优化了产业布局,但挑战依然存在。紫光股份利润下滑、负债攀升,紫光展锐营收停滞,紫光国微业绩大幅波动,均折射出科技产业的高风险特征。李滨坦言:“发展科技产业就是新时代的长征,前途必然有崇山峻岭。”

2024年底,李滨辞去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理事长职务,专注紫光集团事务。他保留的联盟顾问委员会主席身份,或许暗示其资本与产业结合的战略仍未改变。在半导体国产化浪潮中,紫光集团的每一步,都牵动着中国科技产业的神经。


▲李滨简介,来源:新紫光集团


▲部分联盟成员展示,来源: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官网


▲于英涛,来源:紫光股份官微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