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冯恋阁
作为港股市场的“股王”,腾讯(00700.HK)近年来在股价与业务布局上均展现出强劲势头。截至9月18日,腾讯股价报642港元/股,较三年前不足200港元的价格翻了三倍有余。这一成绩背后,是其云业务从“虚胖”到“增肌”的转型成效,以及全球化与智能化战略的加速落地。
三年前,腾讯云业务曾因追求规模而承接大量低质量项目,导致收入不可持续。2022年,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明确提出“减脂增肌”策略,强调“宁要150斤的肌肉,也不要200斤的虚胖”。如今,这一目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透露,过去三年腾讯云的毛利显著改善,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包含云业务在内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0%至555.4亿元。
(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 时代财经摄)
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服务的海外客户规模数据引发关注:过去一年同比增幅超100%。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腾讯云“向智能化要产业效率,向全球化要收入规模”的战略定位。李强指出,出海业务已成为腾讯云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过去三年国际业务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然而,国际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Gartner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占据全球超74%的市场份额,腾讯云需同时应对国内同行(如阿里云、火山引擎)与外资巨头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腾讯云选择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破局。
李强认为,国内云计算厂商与海外同行的技术差距已逐步缩小,且中国厂商在硬件采购、数据中心建设、本地化服务等环节具备规模效应,成本效益优势显著。例如,腾讯云依托异构计算平台整合多种芯片资源,提供高性价比的AI算力,并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为海外客户降低了使用门槛。
汤道生强调,腾讯云的出海优势在于依托腾讯生态(如游戏、金融等)的丰富场景应用经验。以游戏行业为例,游戏体验的流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决定产品能否成功走向全球。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和95%以上的头部游戏公司出海均选择腾讯云。在欧洲市场,腾讯云凭借更低延时的能力,2024年吸引了大批新用户。
此外,腾讯业务遍布全球,积累了丰富的合规经验,可确保中企在海外的应用合规、不间断运行,这一能力在地缘政治割裂的背景下尤为关键。
除全球化外,腾讯云的另一发力点是智能化。汤道生透露,海外客户对腾讯云在多场景中的AI能力实践表现出浓厚兴趣,目前腾讯正与东南亚合作伙伴推进相关应用。AI产业落地需要充足的算力储备,腾讯云通过异构计算平台整合资源,已为智能化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
为满足国际客户需求,腾讯云正在加快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4月,腾讯云宣布在日本大阪建设第三个可用区,为关西地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持。截至上半年,腾讯云已在全球设立11个区域办公室和9个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据时代财经了解,腾讯今年计划在中东投入1.5亿美元,在沙特落地首个数据中心;在印尼投入5亿美元,建设第三个数据中心。
李强表示,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对腾讯云提供本地化服务支持大有裨益。“我们的全球技术中心提供7×24小时服务,海外客户(使用外资云的客户)如果不是超级大客户,很难获得这么及时的响应和服务。从客户反馈来看,我们在服务体验方面已优于诸多国际云厂商。”
目前,腾讯云国际业务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本地客户占比大幅攀升。随着中东与印尼市场的深度布局,腾讯云正以“技术+场景+基建”的三重优势,在国际云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差异化增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