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国庆长假前夕,在线旅游行业突遭监管风暴。9月17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宣布对携程运营主体进行行政约谈,直指其涉嫌通过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及技术手段,对平台内商家实施不合理交易限制。这一消息瞬间将行业龙头携程推至舆论风口。
此次约谈源于多家酒店商户的集体举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25年7月郑州数十家酒店反映,携程通过"调价助手"系统自动修改其在平台上的房间价格,不仅未提前通知商家,更擅自调整促销折扣力度。更令商家愤怒的是,平台强制要求酒店参与"特惠价"活动,否则将降低搜索排名。
这并非首次监管行动。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集中约谈携程、去哪儿等五家平台,直指"二选一"、价格欺诈、订单生效后加价等六大问题。而本次郑州约谈后,监管部门已向携程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限期完成合同条款修订、技术工具优化,并建立长效合规机制。
回溯发展历程,这家1999年由梁建章、季琦等四人创立的企业,已从初创公司成长为覆盖全球的旅游帝国。通过并购去哪儿、投资天巡等战略布局,携程构建起包含酒店预订、交通票务、商旅管理等多元业务的生态体系。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营收达287亿元,净利润近92亿元,相当于日赚超5000万元。
支撑高利润的核心是其"低成本、高抽成"模式。交银国际数据显示,携程在酒旅市场的GMV市占率达56%,对酒店佣金率普遍在10%-20%,部分活动叠加后甚至超过30%。这种强势地位使其在疫情后快速复苏,2024年净利润创五年新高,国际业务更成为新增长极。
当携程享受暴利盛宴时,产业链上下游却陷入困境。2025年上半年,国航、东航、南航分别亏损18.1亿、14.31亿、15.33亿元,另有15家旅游企业陷入亏损。酒店行业更遭遇寒冬,近两年3万家酒店倒闭,其中单体酒店占比超95%,全国平均房价同比下降6%。
"平台有流量支持,稳赚不赔,但酒店只能当打工仔。"从事旅游行业20余年的李先生透露,携程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定价权,商家若不参与促销就会被降权。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涉及携程的投诉超14万条,乱扣费、价格不一致等问题频发。
航空公司也开始反击。国航、南航、东航等集体入驻航旅纵横,以"价格透明、无捆绑"为卖点争夺用户。亿欧合伙人黄渊普更公开质疑携程"大数据杀熟",指出其价格优势正逐渐消失。
为维持高利润,携程在技术领域持续投入。2013年启动大模型研发后,其智能客服、司导监控等应用已节省20%人力成本。但Gartner调查显示,超六成用户对AI客服不满,语义偏差、流程僵化等问题正在侵蚀用户体验。
这种技术导向的商业模式正面临挑战。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平台"尊重商户自主权",禁止强制开通服务、设置退出障碍。而美团、阿里、抖音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更让在线旅游市场竞争加剧。
在监管压力与市场竞争双重夹击下,携程高层似乎已开始调整策略。财报发布后,联合创始人梁建章、总裁范敏及COO熊星相继减持套现,引发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猜测。
"平台经济需要找到利润与合规的平衡点。"某行业分析师指出,携程若想持续领跑,必须重构与商家的合作关系,从单纯抽成转向价值共创。而这场由监管引发的行业变革,或将重塑整个在线旅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