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近日,在线旅游巨头携程(9961.HK)因涉嫌利用技术手段强制酒店调价,引发市场监管部门介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对携程展开行政约谈,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其停止不合理限制商户定价权的行为。这一事件再次将平台经济与商户权益的矛盾推上风口浪尖。
9月17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官方公众号通报,经调查核实,携程旅行网运营主体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酒店经营者的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该局已于9月4日向携程下达整改通知,要求其充分尊重商户自主经营权,严禁通过技术手段变相操纵价格或限制交易。
根据约谈要求,携程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三项整改任务:修订合同条款中涉及价格操纵的条款、优化“调价助手”等自动化工具的功能、建立健全长效合规机制。监管部门特别指出,携程此前存在的“强制开通、无法退出”调价工具问题,已严重侵犯商户自主定价权。
事件起因于今年6月,郑州多家酒店联合举报携程未经同意,单方面强制开通名为“调价助手”的自动化跟价工具。该工具通过扫描其他平台同款酒店价格,一旦发现携程定价高于竞品,即自动调低价格或强制酒店参与促销活动。更引发争议的是,即使酒店申请退出该工具,携程仍会再次开通,甚至擅自修改商家活动折扣。
携程曾公开回应称,“调价助手”旨在帮助酒店适应市场价格波动,提升竞争力。但酒店方反驳称,其他平台同类功能需商家验证码确认,而携程可直接绕过商家修改价格,实质是“技术垄断下的权利僭越”。央视网7月评论更直言,该工具已演变为平台的“价格操盘手”,通过压榨商户利润维持低价形象。
此次事件暴露出OTA平台与酒店行业的深层矛盾。作为国内市占率达56%的OTA龙头,携程为酒店提供了重要流量入口,但酒店方需为此支付高额佣金。交银国际数据显示,2023年携程住宿预订业务变现率达7.6%,是交通票务业务的3.3倍。与此同时,酒店行业正面临供需失衡困境——今年上半年国内酒店存量同比增长11.8%,但需求仍处于结构性调整周期,导致行业整体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和ADR(平均房价)持续下滑。
业绩对比更显悬殊:2025年二季度,携程单季营收148.43亿元,净利润48.46亿元;而同期锦江酒店营收同比下滑5.31%,净利润暴跌56.27%。这种失衡促使部分酒店开始反抗,华住集团去年要求旗下酒店将OTA预订占比控制在30%以下,京东今年6月更推出“三年0佣金”计划吸引酒店入驻。
面对监管压力与行业反弹,携程近期动作频频。9月11日,集团副总裁肖媛宣布两项核心举措:一是重构酒店点评体系,将原“好、非常好、极好”三级简化为两级,解绑分数与流量挂钩;二是优化推荐逻辑,摆脱“低价低质”陷阱。此外,携程还承诺通过AI技术帮助酒店开拓增量市场。
然而,对于是否整改“调价助手”这一核心争议点,携程至今未公开表态。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持续增长的背景下(2023-2025年营收从445亿元增至533亿元,净利润从99亿元增至172亿元),携程高管团队于9月初集体减持股票,引发市场对平台长期发展模式的质疑。
此次约谈并非携程首次被监管点名。今年8月,贵州省市监局曾对携程、同程等五家涉旅平台进行集体约谈,通报其可能存在的“二选一”、技术干预定价、订单加价等问题。监管部门明确提示,利用技术优势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已涉嫌违法。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等法规的完善,平台经济正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携程案例警示,技术中立不应成为侵犯商户权益的挡箭牌,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市场公平,将成为OTA平台未来发展的关键命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