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药捷安康单日股价巨震60%:50倍妖股背后的真相

时间:2025-09-17 03:35:20 来源:达摩财经 作者:达摩财经


出品|达摩财经

2025年9月16日,港股市场见证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狂欢。创新药企业药捷安康(2617.HK)盘中股价一度飙升63.73%,创下679.5港元/股的历史天价,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然而,这场狂欢仅维持半日,下午该股突然跳水,最终收跌53.73%至192港元/股,市值蒸发近2000亿港元,上演了一出"天堂到地狱"的资本大戏。


50倍妖股的诞生与崩塌

这只被市场称为"50倍妖股"的生物制药公司,于今年6月23日才登陆港股市场,发行价仅为13.15港元/股。按9月16日触及的最高价计算,短短三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过50倍,堪称港股市场近年来最疯狂的资本神话。

转折点出现在9月8日,药捷安康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这意味着南向资金可通过港股通渠道直接买入该股,资金蜂拥而至推动股价开启暴涨模式。自9月8日以来的7个交易日内,该股累计涨幅超过200%,市值从上市时的45.9亿元暴增至最高时的2700亿港元。

药捷安康的资本密码

药捷安康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在登陆港股前,公司已完成9轮融资,累计获得二十多家机构约17.23亿元投资,投资方包括CPE源峰、国投创业、上海国鑫等知名机构,公司估值从初始的2.63亿元跃升至上市前的45.9亿元。

这家公司的上市之路充满波折。2021年、2022年、2024年,药捷安康曾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均因市场环境等因素失效。今年终于成功登陆港股,恰好赶上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爆发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同比增长32%,其中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了近50%的总金额。

核心产品的双刃剑

药捷安康的核心价值寄托在其研发管线上。公司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Tinengotinib)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主要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三个关键通路。目前全球尚无与替恩戈替尼机制完全相同的在研产品,这成为其估值的重要支撑。

9月10日,公司公告称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特定类型乳腺癌的Ⅱ期临床试验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这则消息成为股价暴涨的直接催化剂,但市场对其实际价值存在争议。从适应症来看,替恩戈替尼在胆管癌、肝细胞癌、肾细胞癌及乳腺癌领域均面临激烈竞争,已有多个竞品获批上市或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从全球市场来看,创新药龙头多数基于大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潜力相对有限。目前已有成熟产品并实现盈利的创新药龙头,如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市值也仅分别为1200亿港元和1650亿港元。而药捷安康目前尚无商业化产品,2022年-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达9.93亿元。

实控人吴永谦的财富神话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药捷安康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吴永谦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这位拥有27年医药行业经验的老将,早年曾在基立福和勃林格殷格翰任职,2011年加入四环医药后担任多个高管职位。

药捷安康的股权结构颇具戏剧性。公司创立初期,股东仅有药石科技创始人杨民民与时任董事的吴希罕。2016年,吴永谦父亲斥资160万元收购公司80%股权,后将其中一半转让给南京益镤和南京吉旻瑞。截至今年6月末,吴永谦个人持有药捷安康12.06%股份,其作为普通合伙人的合伙企业分别持有13.79%及7.13%股份,合计持有34.29%投票权。

按9月16日收盘价计算,吴永谦个人持仓市值约92亿港元,其关联企业持仓市值达159亿港元。原股东药石科技仍持有5.57%股份,对应市值42亿港元。

这场资本狂欢最终以股价暴跌收场,暴露出创新药企业估值泡沫与市场情绪的双重风险。当资金潮水退去,药捷安康能否凭借其研发管线真正站稳脚跟,将成为市场接下来关注的焦点。

•END•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