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宝安产业升级新引擎: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5-09-17 03:31:51 来源:智谷趋势 作者:智谷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转型,金融资源的流向成为观察产业升级的重要风向标。据央行最新报告显示,我国新增贷款结构已从2016年房地产、基建占比超60%,转变为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占比约70%。这一转变背后,是国家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集聚的战略部署。

今年8月,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绘制了清晰路线图。在此背景下,深圳宝安区于9月9日举办"宝企金服"投融资大会,9家银行、5家PE/VC机构与十余家企业现场签约,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四支产业基金同步落地。



这场投融资盛会释放出强烈信号:金融机构总计掏出500亿元加码宝安,彰显了全球资本对这片创新热土的青睐。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宝安区在"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中位列全国第四,今年已有7家企业赴港交所递表,数量居全国前列。

作为产业大区与科创高地,宝安如何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其产业基础堪称雄厚:56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深圳全市40%,"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全国第四;2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全国第三;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但庞大的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长期存在信息壁垒,企业不懂资本逻辑,机构难测技术价值,导致"资本荒"与"资产荒"并存。



破解这一难题,宝安创新不断。2016年成立的"金融超市"已引入120家金融服务机构,线上"融资撮合"系统依托亲清政企平台实现精准匹配。此次"宝企金服"大会更是集结了工行、招行等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国中资本、同创伟业等头部PE/VC机构。深圳工行推出的"科知贷""研发贷"等产品,将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纳入评估体系,显著提升科技企业融资可得性。

大会设置的六个分会场聚焦人工智能、专精特新等领域,通过路演、诊断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融资方案。这种"面对面"交流有效弥合了产业与金融的信息鸿沟,实现了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



宝安的产业金融布局远不止于此。从签约成果看,投资方向高度聚焦先进制造领域的独角兽与初创企业。工农中建等七大行组成的银团与立讯精密达成合作,云创投投资的三家企业分别涉足半导体、跨境电商和生物医药领域。这种投资偏好折射出宝安的产融战略:让金融资源精准服务产业升级。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金融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示范区,今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更将宝安列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先行区。对研发投入巨大的高科技企业而言,宝安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徕芬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高速马达快速崛起,背后正是宝安引导基金的早期注资。



目前,宝安参与设立的23只子基金已形成超千亿产业基金集群,直接投资企业中已有5家成功上市。2018年启动的"上市公司倍增"计划,通过"培训-改制-辅导-报审-上市"五步法,培育出源源不断的上市后备军。

这种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耦合,正在催生正向循环:新兴产业壮大带动金融创新,产业增值反哺创投行业,形成"科技产业金融"共生生态。日化品牌参半创始人尹阔感慨,宝安市场监管局的知识产权指导让他受益匪浅;金鼎盛照明总经理王洁则惊叹于贷款流程从3个月缩短至1个月。



宝安的营商环境创新更具战略眼光。针对科创企业空间拓展、场景链接、融资对接三大需求,宝安推出百万平方米定制化产业空间,上线AI智选空间平台实现"指尖看房";动态发布"四张清单",每年新增超100个开放场景,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城市级试验场;组建"三个一"企业服务志愿队,将金融服务送上门。



图源:南方日报

从"管理者"到"产品经理"的角色转变,彰显了宝安重构政企资本关系的决心。这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其经验对全国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