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药捷安康股价暴跌45%:从大涨63%到剧烈跳水,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5-09-17 03:26:18 来源:深蓝财经 作者:深蓝财经

来源丨每日经济新闻

2025年9月16日下午,港股市场突发剧烈震荡——生物制药企业药捷安康-B(02617.HK)股价上演「过山车」行情。截至收盘,该股暴跌45%至每股228港元,而当日早盘其股价曾一度飙升63%至679.5港元,日内振幅超过100%。


三日暴涨30倍后急转直下

这场剧烈波动并非孤立事件。9月12日(上周五),药捷安康-B单日暴涨77%;次日(9月15日)再涨115.58%,创下上市以来最猛烈攻势。数据显示,这家今年6月刚登陆港股的生物科技公司,发行价仅13.15港元,上市不足三个月累计涨幅超3000%,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9月8日该公司刚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名单,南向资金获准通过港股通渠道买入。然而,流通盘限制问题随即显现——总股本3.97亿股中,仅有1528.10万股可供二级市场交易。9月12日数据显示,当日股价振幅达131.09%,但换手率仅4.74%,凸显市场筹码高度集中。

核心产品临床试验获突破

股价异动背后,是药捷安康核心管线的重要进展。9月10日,公司公告其自主研发的FGFR/VEGFR双靶点抑制剂替恩戈替尼(Tinengotin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Ⅱ期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

根据已披露数据,替恩戈替尼单药在经历过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和化疗的多线治疗患者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临床前实验更证实,其与氟维司群的联合用药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乳腺癌细胞具有协同作用,可能为这类难治性患者提供新治疗方案。


创新机制下的市场争议

行业分析指出,替恩戈替尼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FGFR/VEGFR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其机制具有创新性。但目前胆管癌领域已有多个FGFR抑制剂获批,肝细胞癌和肾细胞癌市场被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占据,乳腺癌领域更存在CDK4/6抑制剂等一线治疗方案。

「小分子药物的创新性值得肯定,但当前股价涨幅明显脱离基本面。」某券商分析师表示,全球药王级产品多为大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的市场潜力相对受限。数据显示,药捷安康创始人吴永谦持股32.98%,叠加机构持股后,市场流通盘不足总股本的4%,这种股权结构放大了股价波动。

坎坷上市路与管线布局

相比其他生物科技公司,药捷安康的资本之路尤为曲折。公司曾于2021年8月、2022年6月和2024年6月三次冲击港交所,最终在2025年6月成功上市。目前其研发管线包含6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1款临床前产品,覆盖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亏损达1.23亿元,尚未实现商业化。这种「零收入、高估值」的矛盾状态,在近期股价剧烈波动中暴露无遗。


(药捷安康董事长吴永谦,官网截图)

深蓝财经新媒体集群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已有15年历史,是国内知名财经新媒体,旗下账号关注中国最具价值公司、前沿行业发展、新兴区域经济,为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中产阶级提供价值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