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航道基本成型。图源:广西日报
文/段修健
世界级运河建设迎来关键节点。9月15日,广西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平陆运河建设最新进展:截至9月10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92.5亿元,占总投资比例达81.5%,土石方开挖、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航道工程分别完成总量的92.2%、92.8%、81.3%,预计2026年底正式通航。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张志文在发布会上介绍,平陆运河自2022年7月开工以来,已形成"一河贯通、八桂向海"的壮丽图景。项目起自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5公里,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总投资约727亿元。
图源:广西日报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工程,平陆运河将彻底改变广西"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历史。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熊祥忠指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国第三条江海联运大通道,使西部地区货物出海距离大幅缩短。以重庆为例,经平陆运河至北部湾港的运输距离较经长江至上海港缩短1200公里(降幅47%),时间节省13天(降幅90%)。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宁分析,当前西部地区出海存在三大路径:沿长江至长三角、沿西江至珠三角、沿西部陆海新通道至北部湾港。但受制于沿海不通海的地理限制,西部货物长期舍近求远。平陆运河的开通,将构建起距离更短、成本更低的物流通道。
广西正加速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张志文透露,截至2024年底,全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达19.87万公里,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前十,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开行超1万列。"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的立体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广西从西南边陲跃升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
这种转变具有战略意义。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壮乡人民被大山围困上千年,一旦打开海陆门户,便再也不会停下向海奔腾的步伐。"数据显示,长洲船闸年过货量居全国天然河流首位,邮政业务量增速跃居全国第一。
平陆运河的经济价值正在显现。刘宁认为,项目将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结构,带动云南、贵州等地通过内河水运直连北部湾港。新增的江铁河海联运方式,为西南地区产业发展和货物运输提供更稳定高效的通道。
自治区发改委表示,将构建"一纵一横、干支衔接、江海直达"的水运网,优先打通云南、加快畅通贵州等省经广西出海的主通道。项目建成后,北部湾将成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之后的新出海口,形成衔接国内外市场的新枢纽。
在平陆运河加速建设的同时,全国还有三条运河处于规划阶段。2024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意见,要求持续推进平陆运河建设,指导深化湘桂、赣粤及浙赣运河前期研究。
湘桂运河区位示意图。图源:905中国交通广播
其中,湘桂运河起于湖南永州萍岛,经江永进入广西平乐,全长300公里,是连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关键工程。今年3月,湖南代表团已向全国人大提交将其列入"十五五"规划的建议。
浙赣粤运河则由赣粤运河(1228公里)和浙赣运河(760公里)组成,被江西省列为"世纪水运工程"。省交通运输厅表示,前期研究正在加快推进,为融入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奠定基础。
随着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在南宁举办,平陆运河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这条世纪工程不仅将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更将为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全球经贸体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