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罗永浩VS西贝争议:透视餐饮业预制菜发展新趋势

时间:2025-09-17 19:09:06 来源:互联网那些事 作者:互联网那些事



“再次重申我的立场:我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情况下,我甚至会主动选择预制菜。”——罗永浩的这番表态,在2025年9月引发了一场关于餐饮业预制菜使用的全民讨论。

罗永浩VS西贝:一场持续72小时的舆论风暴

2025年9月10日,刚结束出差的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直指西贝餐厅存在使用预制菜的情况,并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法规,要求餐饮企业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这条微博迅速引发连锁反应,#罗永浩吐槽西贝#话题登上热搜榜首。

9月11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亲自下场回应,在西贝门店展示罗永浩当日消费菜单,并公开声明:“十三道菜里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西贝没有预制菜”“我们一定会起诉他”。这场隔空交锋随即升级,罗永浩连发多条微博,甚至抛出“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线索”的互联网名场面。



随着事件发酵,双方展开多平台直播喊话:西贝公开后厨作业流程,罗永浩则持续输出观点。这场“餐饮业罗生门”在9月13日迎来转折——由官方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启动社会意见征求流程。罗永浩随即发文:“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相关法规尽快出台,我要去忙正事了。”

预制菜定义之争:从标准到消费者知情权

当舆论焦点从“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转向“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时,中国烹饪协会2022年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被重新提及。该标准明确: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经标准化流水作业完成分切、调味等预加工,或炒制、煮制等预烹调工序制成的“预包装成品”“半成品菜肴”均属预制菜范畴。

根据产品形态,预制菜可分为四大类:即配食品(需厨师烹饪调味)、即烹食品(需加热烹饪)、即热食品(加热即食)、即食食品(开袋即食)。这种分类方式也解释了消费者吐槽预制菜“缺乏锅气”的原因——随着预制程度提升,厨师可发挥的烹饪空间逐渐缩小。



但预制菜的优势同样显著:工业化流程确保口味标准、质量稳定,有效避免因厨师水平差异导致的餐食质量波动。消费者真正诉求并非反对预制菜本身,而是希望获得“预制菜知情权”——避免“花现炒的钱吃预制菜”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餐饮业未来图景:三大形态或将并存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中旬,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量约9500家。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4196亿元预计将跃升至2026年的万亿级别。这一增长背后,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独居人群扩大带来的便捷食品需求,以及保鲜技术、冷链技术的突破。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餐饮企业将呈现三大形态:

1. 现制现炒型:坚持全流程现制,通过差异化体验建立品牌符号,包括连锁品牌、口碑夫妻店及地方特色餐厅。

2. 预制创新型:定位中高端市场,将招牌菜开发为预制款,或融合市面优质预制菜品进行二创加工,提供质味双优的消费体验。

3. 预制依赖型:平价连锁品牌凭借预制菜的质量稳定、成本优势,构建标准化运营体系。



随着“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的透明化,消费者将根据就餐需求灵活选择:追求锅气者选择现制餐厅,注重效率者接受预制菜品,而这场由罗永浩与西贝引发的讨论,最终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加速落地。

参考资料

北京科技报:罗永浩吐槽西贝引大战!预制菜有没有你想的那么“坏”?

上观新闻:上海参事:争议之下的预制菜,或许迎来风口

时代周报:西贝“预制菜”风波72小时:日营业额蒸发百万,贾国龙硬刚到底,罗永浩主动“休战”

中国网:罗永浩吐槽某餐厅预制菜引热议 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