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沐曦股份冲刺科创板,葛卫东豪掷8亿布局国产GPU龙头

时间:2025-10-20 08:14:45 来源:金石随笔 作者:金石随笔

10月19日消息,国产GPU领域再迎重磅进展——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沐曦股份”)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进程。据上海证券交易所10月17日公告,上市审核委员会将于2025年10月24日召开审议会议,审议沐曦股份的IPO申请。

作为国内高性能通用GPU的领军企业,沐曦股份的科创板之路备受关注。今年6月30日,公司提交的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募集资金3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另一家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的IPO申请也获受理,并于9月26日顺利过会。据不完全统计,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格兰菲等企业也已进入上市辅导阶段,国产GPU板块集体迎来资本化浪潮。


成立于2020年9月的沐曦股份,专注于为异构计算提供全栈GPU芯片及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计算、智慧城市、云计算、自动驾驶、数字孪生及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目前,公司已形成覆盖人工智能计算(曦思N系列)、通用计算(曦云C系列)及图形渲染(曦彩G系列,研发中)的完整产品线。技术对比显示,其MXN100单卡INT8算力达160TOPS,FP16算力80TFLOPS,相当于英伟达A100的25%,显示出国产GPU在特定场景下的竞争力。

全球GPU市场呈现英伟达、AMD双雄垄断格局,两家企业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收紧,国产GPU厂商迎来历史性机遇。市场分析指出,下游智算中心对英伟达产品的依赖将逐步转向国产方案,技术路径与英伟达兼容的沐曦股份等企业有望受益。

商业化方面,沐曦股份已取得显著突破。截至2025年9月5日,公司在手订单达14.3亿元,GPU累计销量超过2.5万颗,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中心及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Q1,沐曦股份营收从42.64万元增长至3.2亿元,但亏损仍持续扩大,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公司解释称,亏损主要源于国产GPU市场渗透率低、智算芯片销售爬坡阶段投入大、行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特性导致的持续研发投入,以及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尽管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但通过多轮融资,公司货币资金储备达57亿元,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研发端,沐曦股份保持高强度投入,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48亿元、6.99亿元及9亿元,2025年Q1研发投入占比降至68%。这一策略已初见成效,公司智算推理芯片在多个国家级项目中实现替代。


核心团队方面,公司创始人陈维良拥有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硕士学位及超威半导体(AMD)高级总监背景,董事兼CTO彭莉、副总裁杨建等均来自AMD,技术基因深厚。股权结构显示,陈维良实际控制22.94%股份,经纬中国持股5.13%,而知名投资人葛卫东通过混沌投资持有7.48%股份,成为重要战略投资者。

融资历程显示,沐曦股份成立五年来已完成八轮融资,累计金额数十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科创基金、国调基金等国有资本,以及红杉中国、经纬创投、联想创投等头部机构。其中,葛卫东在2022年7月的Pre-B轮投资8亿元,按最后一轮估值210亿元计算,其持股价值已达15.71亿元,若公司上市后股价上涨,盈利空间可能进一步扩大。


作为A股知名牛散,葛卫东的投资版图涵盖期货、股票及股权投资,其控制的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在金融衍生品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此次重仓沐曦股份,显示其对国产GPU赛道长期价值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沐曦股份的上市进程已带动相关概念股走强。目前,淳中科技、中科蓝讯等企业直接持股,协鑫能科、光线传媒、国脉文化等通过产业基金间接参股,形成庞大的国产GPU生态圈。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沐曦股份等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国产GPU板块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将率先突围,而葛卫东等战略投资者的布局或为市场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