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0月份,我们就在公众号里警示了200个资金盘,而这些都还只是‘冰山一角’。”李旭反传防骗团队负责人李旭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资金盘作为一种非正规投资渠道,其运作模式与危害性逐渐浮出水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与投资实体经济或金融市场等正规渠道不同,资金盘不产生任何实际社会财富。它的唯一收入来源就是后来投资者的本金,如同一个需要无限扩张的病毒,一旦新资金流入速度无法覆盖旧成员的收益,整个系统就会瞬间崩塌,让绝大多数参与者血本无归。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运作模式,使得资金盘成为了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陷阱。
第一财经在深入调查过程中发现,资金盘在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这个生态链的顶层是资金盘的“操盘手”,他们通常藏匿于境外,设计资金盘框架、游戏规则及软件开发等,近年来更是与电诈团伙合流,披上投资理财的外衣,以诱人的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上钩。中层则是常年游走于各个资金盘之间的“团队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为资金盘起势,吸引更多散户加入。而底层的散户,则往往成为最终的“接盘侠”,承受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资金盘十大陷阱与常见话术
任何投资,如果它看起来过于美好,且无法清晰地理解其价值来源和商业模式,那么它极有可能就是那个藏匿在光明之下的“暗网”。李旭将资金盘总结为十个类型,包括网络购物型、网络投资理财型、网络创业型、网络旅游型、网络教育型、网络慈善型、中介平台型、“云、加盟、连锁”型、“销售奖励”型以及“股票基金、投资创业”型。这些资金盘尽管形式各异,但都存在着高度相似之处。
李旭介绍,资金盘主攻人性弱点,利用“稳赚不赔”“高额返利”“国家扶持”“内幕消息”等话术,对于缺乏投资经验、追求短期收益、甚至对所谓的“政策红利”抱有幻想的人来说,几乎毫无抵抗力。加之一开始,各个项目都会让投资者小额试水并很快给予“返利”,等到人们放松警惕投入大额资金,“陷阱”才算正式打开。这种“先甜后苦”的运作模式,使得许多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资金盘的泥潭。
资金盘还具有典型的传销特征,即“拉人头”迅速扩大团队,拆东墙补西墙。由于项目本就是一个骗局,没有实际营收,只能依靠各种推广优惠、团队奖励等手段,诱惑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投资款加入其中。只待时机一到,收网崩盘,让投资者血本无归。李旭强调,这种运作模式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另外,近年来,资金盘的资金流转越加隐蔽化、跨境化。李旭指出,资金盘一般通过扫码转账、虚拟货币甚至私人账户付款等方式进行资金流转,根本不经对公账户等正规渠道。一旦钱转出去就如同泥牛入海,难以追回。有些平台前期允许人们少量提现,让投资者误以为平台没问题,制造盈利假象。待金额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就立刻以系统维护、无法操作等理由关网跑路,让投资者措手不及。
“有的资金盘在崩盘跑路一段时间后,又会换个话术再度起死回生,以二期、三期等形式继续收割投资者。甚至原班人马重新换壳开新盘,卷土重来。”李旭补充道。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运作模式,使得资金盘更加难以防范和打击。
资金盘的生态链解析
第一财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资金盘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生态链,不仅涉及海外操盘手和境内团队长,还牵扯到众多散户投资者。这个生态链的运作模式复杂而隐蔽,需要层层剖析才能看清其真面目。
生态链的顶层是资金盘的“操盘手”,其核心目的是骗取钱财、牟取巨额非法利益。他们通常藏匿于境外,利用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进行非法活动。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津梁表示,由于国内打击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线下实体资金盘越来越容易被发现和打击。“操盘手”被抓的风险越来越高,于是更多“操盘手”选择在境外当幕后老板,在国内发展代理人,通过线上网站、APP等诈骗钱财。这种跨境作案的模式,使得资金盘的打击难度大大增加。
而新盘诞生之后,急需起势,境内一些常年游走于各个资金盘的“团队长”就成了起势的关键角色。这些“大团队长”具有丰富的“玩盘”经验,有的甚至干了十几二十年。他们既是资金盘的投资用户,同时也在拉人头过程中扮演了代理与推广的角色。李旭介绍说,这些团队长在各大社交平台招募愿意“玩盘”的队员,并开出一些“担保条款”,如保证队员前××天内入场(投资资金盘)包赔到底、扶持一定比例的投资资金等。如果发展下线的话,团队长还可以包赔到××级××天内出问题负责到底等。这些诱人的条件,使得许多投资者纷纷加入团队长的行列。
团队长以及自愿加入的队员,就成为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玩盘者”。然而,这些“玩盘”的小团体并不会留恋于某个资金盘。他们通常在把资金盘人气做旺做大、待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其中后,就会带领自己的团队兑现、撤离。后进来的人则成为最终的“接盘侠”,承受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根据一位用户的微信截图显示,早在今年5月份,就有团队长接到通知警示“启明创投QMVP”的风险,进而提前带领团队撤离。同时,这些团队长会持续寻找新的资金盘进行投资,进行着一轮又一轮“刀尖舔血”的游戏。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部分团队长警惕性欠缺,在资金盘崩盘前尚未来得及撤离,导致整个团队“全军覆没”,成为资金盘的牺牲品。黄津梁表示,这些专业“玩盘”的人目的是“赚快钱”,在法律上应当以共同犯罪予以打击。即使不存在介绍投资的行为,在道德上也仍然应该予以谴责。当然,“聪明人”有时候也会被“聪明”误。以为投得早、跑得快就不会被收割,但是难免会遇到专门为“聪明人”设计的短命盘,半个月就收割跑路。
“我认为,团队长和资金盘之间是共赢关系,双方均获利。因此,建议监管机构、公安部门等在打击资金盘的同时,也要严厉惩治这些团队长。他们助长了资金盘的传播和扩大,对社会的危害不容忽视。”李旭强调说。
而资金盘生态链的底层就是因为上当受骗被拉入参与资金盘的人。黄津梁认为,法律意义上,资金盘的投资人属于“集资参与人”而不是“受害人”。不同的资金盘有不同的目标人群,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乡野农村都有可能成为诈骗目标。要彻底铲除资金盘的生存土壤,不仅要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加强打击力度,还要人民群众自觉抵制高利诱惑、积极举报可疑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