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泰罗
11月5日,光伏概念股迎来爆发式增长,阿特斯、东方日升、芯能科技、特变电工、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多只个股股价大幅上扬,市场热情高涨,光伏产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回顾过去几年,光伏行业无疑经历了最为艰难的时期。2024年,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累计亏损超过150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10%,其中有56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接近40%。在资本市场上,光伏公司几乎被完全抛弃,股价腰斩甚至膝盖斩的现象屡见不鲜。巅峰时期,光伏行业总市值曾无限接近5万亿元,但后来这一数据一度跌破2万亿元,3万亿元市值瞬间灰飞烟灭。这种暴力杀跌所引发的悲观氛围,已经开始动摇全社会对光伏行业前途的信心。
然而,所幸之处在于,国家及时发起了反内卷行动,为光伏行业带来了转机。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会议统一了行业认识,明确提出要推动光伏行业改出内卷死亡螺旋,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为反内卷的配套措施,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明确强调价格不可低于成本价倾销。这一举措标志着反内卷不再是一句说说而已的口号,而是成为了人人都必须坚守的底线。
目前,资本市场已经明显开始出现资金回流光伏板块的现象。根据最新数据,三季度光伏板块的机构持股比例从二季度末的28.7%快速提升至35.2%,显示出市场对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正在重聚和回归。
但信心回归还不是最重要的。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光伏产业整体处于开源状态,一项新技术突破后会迅速在市场上得到扩散。从金刚线切割技术,到Perc技术(钝化发射极及背面接触电池),再到TOPCon技术(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无不如此。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迅速摊薄成本,推动行业普及,但长期来看后遗症也相当严重。
2020-2024年,光伏制造环节(公告)的总投资高达34000亿元。截至2024年底,光伏主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分别达到1447GW、1160GW、1193GW、1428GW,而整个2024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量也才不过600GW。这种产能过剩的现象,无疑加剧了行业的内卷竞争。
此次浴火重生之后,中国光伏行业必须要有一次彻底的觉醒和改变。转变理念和方式,注重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让真正有技术创新的企业来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把整个行业重新养一遍,切不可再像过去那样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激进式扩张。
现在,头部优质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完全能够覆盖市场需求,淘汰落后产能,保留优质产能,这已成为众望所归的最佳出路,也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
从全局来看,尽管光伏产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个长坡厚雪的朝阳赛道。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量的增长将占到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的80%,届时全球光伏总装机量有望达到5200-5800GW,这意味着在目前的基础上至少还有大几倍的增长潜力。
在最新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国家提出要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被摆在第一位,其份量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一点是,光伏的技术迭代始终没有终结。除了上文提到的颗粒硅与棒状硅之争,还有BC与TOPCon之争等新技术的涌现,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势必会把光伏行业推向新的高度。
中国光伏行业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产业,先后历经2008年金融危机、2011-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等诸多重大挑战。但每一次危机都是行业走向更大发展的开始,这一次同样也不例外。冬天过后,又将是春暖花开。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