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部六省人口变迁:谁在增长?谁在流失?

时间:2025-09-21 12:01:25 来源:博闻财经 作者:博闻财经

原创 刘晓博

自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11月1日)至2024年末的四年间,中部六省的人口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城市成为人口增长的领头羊,哪些又遭遇了人口流失的困境?让我们通过数据一探究竟。

湖北:武汉人口飙升,但数据背后有隐情



湖北全省拥有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及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在这四年间,武汉的人口增长最为抢眼,增幅高达12%,新增人口148.3万,位居全国前列。然而,这一数据背后有其特殊性:2020年武汉受疫情冲击,人口出现流失,七普时人口数据有所下降。疫情后,随着人口回流,武汉人口出现了暴增的统计现象。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武汉2019年末的常住人口为1121.2万人,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1232.7万人,看似疫情第一年人口不降反增111.6万人。若从2019年至2024年计算,武汉人口岂不暴增了260万?实际上,这是大城市普遍低估人口(有利于人均指标)的结果,七普时许多城市人口数据均大幅跃升。

四年间,湖北仅有两个城市人口实现增长,除武汉外,襄阳仅增长1.9万人。作为湖北的两个副中心城市,襄阳和宜昌中,宜昌人口四年下降了2.3%,表现弱于省内众多城市。湖北人口下降幅度较大的地区包括神农架(下降13%)、天门(下降6.4%)和潜江(下降6.3%),位列中部六省人口降幅前三。

江西:南昌独领风骚,全省人口微降



江西全省仅省会南昌人口实现增长,四年间新增41.5万人,增幅6.6%,在省会城市中表现不俗。然而,江西全省四年间共流失16.9万人,其中上饶人口减少最多,达14万人;吉安人口降幅最大,减少2.7%。景德镇和赣州人口减少相对较少。

湖南:长沙独秀,全省人口降幅最大



湖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年间仅长沙人口实现增长,新增56.9万人,增幅5.7%,在省会城市中表现优异。然而,其他地市人口均出现下降,其中永州人口减少最多,达27万人,降幅5.1%,双双位列第一。从全省人口降幅看,湖南是中部六省中降幅最大的,四年间人口减少1.6%。

河南:郑州洛阳双增长,但差距显著



河南有两个城市人口实现增长,分别是省会郑州和副中心洛阳。四年间,郑州新增48.5万人,增幅3.9%;洛阳仅增长2.4万人,增幅0.3%。由此可见,副中心城市想要分流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长,难度极大。河南有四个城市人口减少超过20万,分别是周口、驻马店、信阳和南阳,均位于河南南部。其中周口人口减少近40万,降幅4.4%。近年来,河南人热衷于前往长三角地区谋生,在苏州、杭州的外来人口中表现突出,同时在上海、南京等地也崭露头角。

山西:太原独增,临汾忻州降幅大



山西同样呈现“一省一城”的格局,仅太原人口实现增长,四年间新增21万人,增幅4%。人口减少最多的是临汾,减少12.1万人;人口降幅最大的是忻州,减少3.2%。

安徽:靠近长三角,人口态势向好



得益于靠近长三角的地理位置和近年来产业转型的快速推进,安徽的人口态势明显好于其他五个中部省份。四年间,安徽全省人口增长0.3%,共有四个地市人口实现增长。其中合肥人口增长最多,新增63.2万人,增幅6.7%,在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武汉和杭州,位居第三。有趣的是,安徽人口增长的四个地市中,除省会合肥外,另外三个均为南京都市圈成员,是南京的“小弟”。虽然南京人气不算太旺,但仍给马鞍山、芜湖、滁州带来了人口增长的红利。人口减少最多的是阜阳,减少接近16万人;降幅最大的是亳州,减少2.7%。

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二线城市成赢家

从中部六省的人口态势可以看出,人口正在持续向中心城市集中。虽然这六个省份都存在人口外流现象,但省会城市的人口竞争力依然强劲,甚至超过了许多一线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正成为人口竞争的赢家。这主要得益于省会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市具有更强的丰富性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相比一线城市,它们的性价比更高,房价负担相对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