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重庆“三区合一”大动作:直辖市开启“强省会”新模式?

时间:2025-11-06 22:15:11 来源:西部城市 作者:西部城市



文丨西部君

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行政区划调整终于尘埃落定,其中重庆的调整动作尤为引人注目。



11月6日,重庆两江新区区划调整方案正式公布:

依托两江新区国家级新区,撤销江北区、渝北区,设立新的两江新区,管辖原江北区、原渝北区(大部分)以及北碚区部分区域。

“三区合一”的调整,加上功能区向行政区的转型,这一重大举措出乎很多人意料。

但从重庆的发展角度来看,却又在情理之中。

那么,这一调整背后到底蕴藏着重庆怎样的“雄心”?它是否会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风向标呢?

01

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口径明显趋严。

例如,国家发改委对于“撤县设区”的措辞,就经历了从“慎重”到“慎重从严”再到“严控”的明显转变。

至于外向型扩张的“合并”模式,更是已有数年未见,不少城市的“扩容梦”因此宣告终结。

典型如西安与西咸新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此次的大手笔调整,自然颇为耐人寻味。

这次调整究竟有多特殊呢?

一是,“三区合一”,规模空前。渝北、江北这两个主城大区,直接被合并到两江新区。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在过去是极为少见的。



对了,这次调整准确讲是涉及四个区。因为新成立的两江新区,也包含了北碚区的5个街道。

二是,性质上,功能区变身为行政区。

这里需要普及的一个常识是,我们通俗说的各类新区、开发区等,一般都是功能区。它的管理机构,多属于政府派出机构。



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此前由功能区变为行政区的,只有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

前者,在2005年,变成行政区。

后者,在2009年,变成行政区。

值得注意是,作为直辖市的国家级新区,它们的区划调整均是来自国家层面的批复。此次重庆也不例外。

至此,两江新区在性质上,算是和浦东、滨海,站到了同一阵营。

这种“稀缺性”,本身就决定了其特殊地位。

02

合并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首先,对于两江新区来说,除了性质发生变化,也带来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此番“扩容”后,两江新区辖31个街道、11个镇,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即差不多聚集了全重庆十分之一的人口。

从经济规模看,两江新区即将有望突破6000亿。



可以说,无论是人口体量,还是经济体量,放眼整个中西部,两江新区应该都是无可争议地“第一区”了。

当然,这样的大手笔调整,显然不只是关乎一个区的发展。

很多人知道,由于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现实原因,重庆历来是以“多中心”著称。

这里面的一个弊端在于,各区在产业定位、功能布局,甚至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容易带来“内耗”。

但有了扩大版且转变性质的两江新区之后,重庆则明显是有了一个真正的“中心”。

基本上可以说,两江新区成为行政区后,将成为重庆名副其实的经济、科技、金融、航运中心。

对于其意义,官方说得很明确:

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实现产业集聚、功能耦合、通道赋能、协同联动,促进国家级新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形成中心城区核心增长引擎。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重庆是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强省会”模式。

其好处是,可以进一步提升资源集聚效率与发展动能。

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

支持超大特大城市结合实际推进制度创新;

支持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增强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

此次重庆的区划调整,应该说都呼应了这一点。

长期以来,在四大直辖市里,单算高端要素聚集程度,重庆相对较弱。这也让其内陆唯一直辖市的地位和综合发展势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过,今年以来,从央企总部“破零”,到此次两江新区“三区合一”、完成“转政”,重庆补短板的步伐明显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印发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到:

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

此次重庆打造“最强”新区,可谓也与此在战略意图上高度契合。

03

很多人可能关心,两江新区的转型,是否意味着国家级新区将迎来大规模“转政”潮?

短期内,全面转型并不现实。

但从长远看,随着城镇化发展阶段变化与降本增效需求上升,一些相对低级别的功能区与行政区的整合,或将成为大势所趋。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说过,随着人口、房地产等变化,地方区划调整,可能会再度进入活跃期。

其中一种模式就是,将一些开发区、新区等经济功能区与周边行政区域进行整合,理顺管理体制,解决“多头管理”问题,促进产城融合。

在这个意义上,此次两件新区的“变身”,应该说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事实上,这方面的建议和行动,在过去几年,已经开始多起来。



如2021年,中国社会报就刊文提出: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推动功能区向行政区转变。

此外,《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优化市辖区空间,推进新区、开发区等功能区纳入或有序转为城市行政区。

同时,多个地方新区也完成了调整。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2017年1月,深圳龙华新区升格为行政区;

2019年11月,红谷滩新区被批准设为红谷滩区;

2021年4月,杭州市钱塘新区调整为钱塘区。

这或意味着,重庆之后,更多的功能区,或有望迎来新的调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