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重庆两江新区升格行政区: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上市公司数量领跑全市

时间:2025-11-07 03:02:47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周松清

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正式升格为行政区,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迎来重要变革。这一调整不仅为两江新区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更使其成为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1月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江北区、渝北区,设立两江新区,并科学划分北碚区与两江新区的行政区域。此次调整后,两江新区将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一样,完成从“经济功能区”到“行政区”的关键跨越。


来源:图虫

从经济功能区到行政区的跨越式发展

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6月,是我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为调动各方积极性,初期采用“1+3”联合开发模式,即两江新区会同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共同推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区与行政区割裂、管理重叠与真空并存的问题逐渐显现。两江新区与三个行政区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土地利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亟需进一步统筹协同,改革迫在眉睫。

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转型经验为两江新区提供了重要借鉴。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阚吉林指出,开发区完成要素集聚后,必须通过空间治理重构、功能层级跃迁、区域发展协同,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表示,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更好落实国家战略;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极动力源;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高健强调,两江新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体系完备、创新动能强劲,调整后将有利于打造空间集中、产业集群、创新集成的战略平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支撑重庆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行政区划调整后,两江新区将继续保留国家级新区功能,产业、金融、贸易、科技、人才等要素将更加集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健说。

资本市场地位显著提升,上市公司数量领跑重庆

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发展势头迅猛。2024年,两江新区GDP达5182亿元,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列第四,处于第一梯队。不过,与上海浦东新区(占全市32.9%)和天津滨海新区(占全市42.4%)相比,两江新区的经济体量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调整后的两江新区将辖31个街道、11个镇,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其资本市场地位也迈上新台阶:辖区内将拥有36家上市公司,位居重庆各行政区第一,在整个中西部地区也仅次于成都高新区。

重庆证监局11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重庆辖区共有上市公司78家,其中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公司7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6家。具体来看:

  • 原江北区14家上市公司:长安汽车、财信发展、登康口腔、智飞生物、溯联股份、重庆港、西南证券、重庆燃气、渝农商行、重庆银行、天域生物、*ST金科、*ST中地,以及北交所上市的中设咨询。
  • 两江新区原有7家上市公司:重庆啤酒、中国汽研、远达环保、重庆建工、千里科技、山外山、西山科技。
  • 原渝北区5家上市公司:重药控股、华邦健康、再升科技、有友食品,以及北交所上市的新安洁。

未来展望:聚焦开放优势,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健表示,下一步,两江新区将聚焦开放优势集聚、产业能级跃升、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持续放大独特优势,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产业方面,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一代互联网及软件信息业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不仅为两江新区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内陆地区国家级新区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两江新区有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