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骑马下海人,作者:骑马下海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年来,车企的发展策略似乎越来越偏向于‘期货式’——不断抛出新概念、新硬件,却往往让消费者等待未来兑现。小鹏汽车,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
以小鹏汽车为例,其一方面通过收编滴滴造车业务推出的MONA M03,凭借低价策略成功走量,成为企业的销量担当。然而,另一方面,在‘2025 AI DAY’科技日上,小鹏又展示了全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款Robotaxi、第二代VLA大模型以及量产飞行汽车等前沿科技,将‘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定位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这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疑问:车还没完全卖明白,怎么就开始‘具身智能’了?
小鹏汽车的问题,在于其习惯性打造‘期货宇宙’。从早期的‘汽车期货’开始,小鹏就让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一台完整的车,而是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至于这张船票何时启航,目的地何在,解释权全归品牌所有。
以小鹏P5为例,其上市时宣传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曾引起轰动,号称是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然而,车主提车后才发现,最关键的功能竟是期货,需要后续OTA更新,且不支持后续的XNGP更新。等到功能真正上线时,其他竞品也已纷纷跟进。
这种‘未来可期’的承诺,让用户购买的并非当下更强的智驾功能,而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至于这个未来何时到来,解释权始终在小鹏手中。
再到后来,当全行业都在卷激光雷达时,小鹏突然宣布纯视觉才是未来,开始all in端到端大模型,摒弃之前依赖高精地图的路线。而今年,小鹏又开始画L3的饼,发布的小鹏G7号称是全球首款具有L3级算力的AI汽车,搭载了三颗自研的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超过2000TOPS。然而,这个所谓的L3,现在能用吗?答案依然是:敬请期待。
小鹏不断抛出新概念、新硬件、新期货的做法,本质上暴露了其对自己技术路线的不自信。如果一项技术真的成熟可靠,那么最好的营销方式就是直接将其装到车上,让用户去体验,用口碑去传播。而不是天天开发布会,教育用户‘未来应该是这样的’,然后让用户掏钱为‘未来’买单。
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厨子,天天跟用户吹嘘自己的佛跳墙做得多牛,但用户每次去点佛跳墙时,他都说还缺点火候,让用户先点个凉菜尝尝,后面佛跳墙的位子给你留着。一次两次这样是期待,次数多了,用户只会觉得这是个骗子。
技术路线换来换去,就像渣男换女友,每一个都是真爱,每一个都走不到最后。受苦的只有小鹏的老车主,手里的车还没开热乎,技术路线就成了‘上一代遗物’。别人的车是越开越旧,小鹏的车是越等越‘新’,因为真东西永远在下一个版本里。
现在,小鹏不满足于只卖汽车期货了,开始卖星辰大海级别的‘宇宙期货’。人形机器人、Robotaxi,哪个不是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但仔细一想又离大规模落地遥遥无期的东西?
从‘AI汽车公司’升级到‘具身智能公司’,小鹏的操作让人无语。‘AI汽车’这个故事在今天已经卷成了红海,所有人都说自己是AI汽车,故事不好讲了,股价上不去了。于是,小鹏换个赛道,讲一个更大的故事——‘具身智能’。
为什么小鹏要这么干呢?因为当企业在主要战场上打不赢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开辟一个别人都看不懂的新战场,然后宣布自己是那里的王。
看看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都快打成世界大战了。下赛道的、玩越野的、拿车撞水泥墩子的、从高架上往下扔的……车企为了卖车,都快把二手贩子逼成了极限运动专家。小鹏的G6、G9、P7+在里面卷生卷死,也没卷出个所以然。唯一的超级爆款MONA M03还是靠着低价和滴滴的底子。
这说明在主流的汽车战场,尽管销售量屡创新高,但小鹏其实没有绝对的优势。这时候怎么办?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跟你们卷‘车’了,我跟你们卷‘未来’。
你们还在比谁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舒服,我已经开始造机器人了。你们还在卷谁的智驾能绕开路上的雪糕筒,我的飞行汽车已经准备起飞了。
这一招进可攻退可守。往好了说,这叫降维打击,用未来的故事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把公司估值从‘车企’的逻辑里解放出来,放进‘前沿科技’的篮子里。毕竟,资本市场最喜欢听的就是‘颠覆’和‘未来’的故事。
往差了说,这就是典型的‘打不过就画个更大的饼’。用对未来的宏大叙事来掩盖当下的增长焦虑。
归根结底,产品行不行才是企业唯一的问题。发布会上的机器人走得再像真人,飞行汽车飞得再高,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根本问题上:你现在卖给用户的车到底好不好用?之前承诺给老车主的OTA都兑现了吗?车主们花真金白银买的‘期货’什么时候能交割?
就像小米SU7,发布前全网都是‘预研’、‘外面都是吉利’的段子,结果车一出来配置价格一公布,纽北赛道上跑几圈,质疑都变成了笑话,犹豫都变成了订单。就算最近也是舆论不断,前几天的拆车视频一出,连我这样的黑子也是真的黑不动。这叫产品够硬,再多的争议最后都会转化为购买力。
而小鹏现在的问题是产品不够硬,发布会很努力。然而真正能破圈的只有实打实的产品体验。
所以小鹏与其费尽心思告诉世界自己是一家‘具身智能公司’,不如先老老实实地把‘汽车公司’的本分做好。真的行就别总整这些虚的了。有本事明天就让你家的人形机器人给我送份外卖,或者开着飞行汽车送客户走他的日常通勤路线,全程直播。到时候别说卖车了,卖门票估计都有人看。
如果做不到那就先踏踏实实把过去承诺的功能都实现了,别再让用户花着旗舰的钱当着品牌的付费测试员陪品牌一起做梦了。毕竟梦做得再大第二天早上还是要开车去上班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骑马下海人,作者:骑马下海人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1543.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