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女骑手数量激增:外卖行业女性从业者增长背后的社会观察

时间:2025-09-21 17:07:24 来源:智谷趋势 作者:智谷趋势


作者 | 溪云

近期,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城市街头巷尾,身着黄色或蓝色制服的女性外卖骑手数量明显增多。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2024年间,女性骑手群体从51.7万人激增至70.1万人,两年增幅达35.6%,远超同期骑手总数19.3%的增速。Quest Mobile最新报告更指出,当前1400万外卖大军中,女性占比已达24.3%,较2020年前的不足5%实现跨越式增长。

这种变化并非外卖行业独有。滴滴平台数据显示,女性网约车司机从2023年的60万增至2024年的105万,年增长率达75%;山西中通快递2022年数据显示,女性从业人员占比约40%,末端配送环节女性比例超20%且呈上升趋势。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灵活就业领域的女性参与热潮。


家庭责任与经济压力的双重驱动

社科院学者孙萍的调研揭示了典型画像:受访女骑手中85%已婚,96.6%已育,72.8%需抚养未成年子女。这种结构特征使外卖工作成为独特的"妈妈岗"——闪电新闻曾报道,40℃高温下,一位女骑手将患病儿童安置在外卖箱中工作;南风窗披露,周末常见女骑手背着婴儿送餐;知乎网友也多次目睹孕妇坚持跑单的场景。

收入数据折射出现实困境。红网报道的兼职骑手梅子,每日仅能完成10-20单,收入50-100元。孙萍团队2021年调查显示,61.52%女骑手单价低于8元,超六成月收入不足5000元;而同期七成男骑手月收入超过该标准。这种差距部分源于家庭责任对工作时间的切割。

债务压力成为重要推手。调研显示骑手群体负债率高达62.94%,近半数因购房购车负债,三成因创业失败负债。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居民家庭债务余额达82.84万亿元,占GDP的61.4%。这种经济压力下,日结特性的外卖工作成为应急选择——杭州"外卖一姐"黄晓琴正是通过送餐还清80万债务的典型案例。


来源:闪电新闻

传统岗位挤出效应下的职业转型

吴晓波频道调研显示,女性骑手转型前主要从事服务业(50.8%)、制造业(19.8%)和农林渔业(9.2%)。其中45.5%曾为小微企业或个体户服务,如清洁工、家政等。这些行业正经历双重变革:餐饮等服务业利润下滑,同时数字化升级导致岗位需求向年轻"数字原住民"倾斜。中年女性在年龄、体力、技能上的劣势,使其成为首批被挤出群体。

社会偏见加剧转型难度。"女性干不了这个""为何不找轻松工作"等质疑,常使新入行者感到拘谨。深圳晚报曾报道,某女骑手初期因不适应男性主导的工作环境而屡屡受挫。但正是这种压力,催生出独特的职业韧性。


来源:深圳晚报

突破与新生:女性骑手的逆袭之路

行业数据印证着改变的可能。《2024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外卖员收入增长10.02%,月均7496元,远超蓝领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收入优势为个体突破提供了物质基础。

黄晓琴的案例极具代表性。这位曾负债80万的单亲母亲,通过送外卖首年还清10万债务,2023年更斩获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如今她已转型为培训师,手语教学帮助100多名听障骑手就业。同样实现逆袭的还有"小朦妈妈",这位曾因背子送餐引发关注的女性,今年3月通过经营水煮店开启人生新篇章。


黄晓琴在送餐路上 来源:工人日报

这些故事背后,是千万普通女性的生存智慧。她们电动车后座承载的不仅是餐盒,更是孩子的医药费、家庭的房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传统职业路径收窄,灵活就业正成为重要的社会安全网——既为负债者提供即时收入,也为转型者创造技能提升空间。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持续的当下,这种微观层面的职业变迁,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期的深层变化。外卖行业的女性化趋势,不仅是就业市场的选择,更是社会包容性进步的缩影。


图片来源:海报新闻

正如某位女骑手所言:"我们不是天生强大,只是被生活逼到墙角时,选择挺直脊梁。"这种倔强,正在改写无数普通女性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