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网吧卖海鲜,博物馆开食堂
餐饮“走出”餐厅
这年头,网吧都开始“不务正业”卖海鲜了?
在武汉,一家连锁网咖因为“上网+海鲜自助”的模式意外走红。

◎图源:闪电新闻、九派新闻抖音截图
据报道,这家网吧占地面积约三千平方米,不仅提供电竞、住宿服务,更彻底打破传统网吧的简餐模式,提供从早餐、晚餐到夜宵全时段的餐饮服务。
所有菜品均由专业厨师现场制作,每餐固定提供包含海鲜在内的五个热菜,螃蟹、扇贝、鱿鱼、虾等海鲜会根据每日食材进行调整,还提供水果、蛋糕、奶茶等甜品饮品。
价格方面,海鲜自助的单次购买价格为68元,此费用还包含上网费;新用户消费69.9元或充值200元即可获得自助餐券;若选择在网吧住宿,还可免费享用一日三餐。
事实上,“不务正业”的远不止网咖。
最近,“去博物馆炫饭”成了年轻人逛馆的新潮流。
从四川、南京到安徽、河南,全国多地的博物馆陆续敞开食堂的大门——四川博物院的食堂提供从3到12元不等的小碗菜;安徽博物院推出18元一盘的饺子;辽宁省博物馆提供22元一份荤素搭配的盖浇饭......

◎四川博物馆的食堂
菜品价格维持在3~12元之间
与此同时,包括物美、大润发、永辉、盒马在内的各大商超今年以来也纷纷布局“食堂化”,不仅增设堂食区域,还推出烘焙、熟食、自助便当等多种性价比餐食。

而早在前两年,成都的一家电影院就因推出”电影配火锅”的模式而火爆全网;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不少书店,也在夜晚“变身”小酒馆,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去打卡。


餐饮成了“加分项”
如今的餐饮,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物理边界,摇身一变成了各行各业吸引顾客的“秘密武器”。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网咖自助海鲜”。
过去网吧的食物大多是泡面、零食、瓶装饮料等。如今,越来越多网吧不断升级配套设施,网吧餐饮也从最初的泡面火腿,进化到咖啡奶茶,甚至逐步拓展至海鲜自助、西式简餐等更丰富的品类。
再来看看打工人的“快乐老家”——足疗店/汤泉。
如今,不少足疗店直接引入了专业餐饮团队,提供从现做的牛肉面、馄饨等主食,到精致的甜品、鲜切水果、养生汤品,甚至还有不限量供应的烧烤、海鲜和奶茶等;
大型汤泉中心更是化身“美食综合体”,日料刺身、韩式烤肉、地方特色小吃应有尽有,高品质水果和饮料无限量供应,部分汤泉还引入网红餐饮档口。很多人冲着“吃”就愿意在里面待一整天,足疗、泡汤反倒成了享受美食间隙的放松环节。

同样,文旅场景的餐饮服务也在不断升级。
过去逛博物馆,累了只能在休息区喝瓶水,啃两口自己带的面包。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场所面向游客开放食堂,或者打造特色主题餐厅、咖啡馆。游客通过美食加深了对景点的印象,景点也借助餐饮提升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
餐饮,成了承载文化传播使命的重要载体。
比如,殷墟博物馆推出“甲骨文面条”,用墨鱼汁将“大吉大利”、“日进斗金”等祝福语印在面条上;故宫在神武门西侧围房里开出角楼咖啡,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展览主题,推出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的小吃、文创等;湖北博物馆推出“越王勾践剑咖喱饭”、“曾侯乙编钟卤蛋”等特色美食......


体验式经济风靡
餐饮靠 “复合体验” 破局
如今,独特的餐饮服务已成为各行业提升消费体验、增强用户粘性的关键变量。而在市场内卷愈发激烈的当下,“做好饭菜”早已不是餐饮竞争的终点。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体验经济的强势崛起。麦肯锡在《2024年全球消费趋势》指出,目前体验经济市场规模已达8万亿元,其中餐饮体验占比高达27%,同比增长14%。
在这一趋势下,人们不再为了吃饭而吃饭,而是希望在每一个停留的场景中,都能获得包括美食在内的、完整的、无缝的体验。餐饮不再是单纯的功能性消费,而是化身场景的情绪催化剂与记忆锚点。
餐饮品牌也纷纷为门店叠加“技能Buff”——通过打造复合场景、强调文化叙事等创新形式,为品牌注入高附加值的体验,试图在“吃饭”之外,靠多样化的惊喜服务留住消费者。
比如近两年流行的“漂亮饭”、“表演饭”。
前者通过精心设计的摆盘、氛围感拉满的环境,用视觉吸引力打动消费者;后者则将餐厅变为舞台,通过剧情、表演、场景的深度互动,让吃饭成为一场多维度的“沉浸式盛宴”。

还有一些品牌选择从“附加产品”入手。
例如,一些火锅店会在餐后赠送冰粉、糖水、酸奶慕斯等自制甜品,用清爽的甜品中和火锅的麻辣,既提升了用餐体验,也成了品牌的“隐藏卖点”,甚至还有不少顾客会因为“想吃某家火锅的甜品”而专门到店。

除了“吃”以外,一些餐厅还拓展出不少衍生服务。
比如海底捞为等位或用餐后的顾客提供美甲、手部护理、洗头等特色服务项目;凑凑火锅在部分门店升级ktv包厢,让消费者实现“边吃火锅边唱歌”;还有不少一人食烤肉店在餐位前加装屏幕,顾客可以一边吃烤肉一边看动漫,兼顾私密性与娱乐需求。

从漂亮饭、表演饭,到沉浸式主题餐厅、再到网咖、博物馆、洗浴中心等场景的餐饮创新——餐饮的消费边界正在持续消融。如今,消费者对餐饮的期待,早不再是“吃饱”,而是“怎么吃”、“在哪儿吃”、“能否吃得开心”等更具象化的体验。
餐饮 “走出” 餐厅,不仅仅是行业的跨界融合,更是一场关于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