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餐饮寒冬逆袭!寿司郎如何用平价策略碾压西贝成新宠

时间:2025-11-11 19:17:49 来源:花朵财经 作者:花朵财经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华见

当2025年的餐饮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明星餐饮品牌集体退潮的景象令人唏嘘。薛之谦创立的上上谦火锅仅剩上海一家门店,陈赫的贤合庄与郑恺的火凤祥相继关闭大量分店,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全国餐饮企业注吊销数量已超过新增数量2.2万家。然而在这片萧瑟中,一家日本寿司品牌却以颠覆性姿态杀出重围,被网友誉为"日料界瑞幸"。

在商场尚未开门就排起百米长队、小程序抢号需等待半月、黄牛将排队号炒至80元的疯狂景象背后,寿司郎凭借8元焦糖鹅肝、15元生三文鱼等极致性价比产品,成功将日料从高端消费拉入大众餐桌。这家逆势狂飙的品牌,正在重新定义餐饮寒冬中的生存法则。

PART.01 日料界的"排队神话"如何炼成?

"这辈子没为哪位郎拼过命,除了寿司郎。"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夸张段子,折射出这个品牌的现象级热度。北京西单大悦城首店开业时,消费者百米冲刺抢号场景堪比运动赛事;广州门店创下单日发放3000个排队号的纪录;更有极端案例显示,有食客因排队10小时饿晕在店门口,被网友戏称"寿终正寝"。这种疯狂甚至催生出黄牛产业链,高仿排号小程序与溢价炒号现象频发。



从上海陆家嘴到成都太古里,寿司郎所到之处皆能带动老商场客流激增。广东网友玩梗称"快把寿司郎吃成粤菜",这种待遇此前仅见于麦当劳等深耕本土多年的品牌。母公司FOOD & LIFE COMPANIES的财报数据更具说服力:2025年8月市值突破万亿日元,9月销售额同比增长19%至4295.74亿日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海外营收的62%。

追溯其成功根源,1984年诞生于日本经济低迷期的寿司郎,早已在"失去的三十年"中锤炼出极致性价比的生存法则。区别于高端日料的高门槛与低端日料的半成品模式,其"合理价格提供可接受价值"的战略精准卡位大众市场。2021年借台湾"鲑鱼之乱"营销热度进入大陆后,通过直营模式在四年间开设60余家门店,96.83%集中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PART.02 解码万亿日料品牌的增长密码

当日料第二大品牌KURA在中国两年亏损超8000万黯然退场时,寿司郎的差异化策略显得尤为高明。其菜单设计暗藏玄机:60%以上菜品定价在10元区间,每月推出8元限时爆款,15元生三文鱼与人均百元的"寿司自由"精准狙击50-100元主流消费带。全球采购体系既规避核污水争议(中国鳗鱼、挪威鲑鱼、智利三文鱼),又通过规模化控制成本,将高端食材卖出平价感。

科技赋能的效率革命更是关键杀招。米饭机器人每小时捏制3600个寿司,效率是人工的12倍;切鱼、摆盘、米饭成型流水线配合触摸屏点餐与轨道送餐系统,实现"菜找人"的极致动线。日均6次的翻台率远超海底捞3.8次,IC芯片餐盘自动下架机制将食材浪费率从2.5%降至1%。更值得称道的是其场景创新:家庭、朋友、单人三种就餐区设计,连社恐人群都能找到舒适空间。



年轻化运营策略同样功不可没。消费满60元即可参与屏幕小游戏抽取IP盲盒,与《蜡笔小新》《初音未来》的联名公仔在二手平台溢价11倍。"叠盘子挑战"成为社交货币,广州塔造型的半米空盘堆叠引发全网模仿。这种游戏化体验将用餐转化为可分享的社交事件,成功打破餐饮"红得快凉得快"的魔咒。

PART.03 网红品牌如何穿越周期?

暗流涌动的竞争格局中,寿司郎的隐忧逐渐显现。滨寿司以近两倍的门店数形成围剿之势,元气寿司推出6元系列发起价格战。扩张节奏亦现波折,2026年海外310家门店的目标仅完成半数,成都、东莞等地的关店调整暴露运营挑战。核污水事件持续影响消费信心,广州门店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更深层的考验在于消费心理变迁。当排队热潮退去,如何从"打卡地"转型为"日常选择"?这需要持续创新的能力:既要保持供应链优势,又要通过菜单迭代维持新鲜感;既要优化消费体验,又要构建品牌忠诚度。寿司郎的案例揭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穿越周期的性价比能力+年轻人买单的情绪价值"。



对西贝等本土品牌而言,寿司郎的成功提供三重启示:性价比不是单纯降价,而是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低价不低质";情绪价值已成为复购关键,游戏化、社交化运营可创造超额溢价;本土化需灵活适配,全球采购与菜单创新同样重要。在消费理性化时代,唯有同时守住品质底线与体验创新,方能在寒冬中破局生长。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