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近期,资本市场再次迎来一场严厉的监管风暴,一家知名企业因财务造假被开出巨额罚单,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东方通,这家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企业,因财务造假行为被处以2.29亿的罚款,7名责任人共被罚4400万,实控人黄永军更是被禁入市场10年,同时公司也将面临强制退市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监管不仅限于行政处罚,还强调了涉及违法犯罪的线索“应移尽移”,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意味着,涉案的老板、高管们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财务造假的代价将更加沉重。
东方通的造假行为源于一场看似蹊跷的收购。
2018年,东方通斥资6亿收购了北京泰策科技,当时这一举动就引发了巨大争议。因为泰策科技的净资产不到5000万,而收购价却溢价了12倍,如此高的溢价,让人不禁怀疑东方通的动机。
黄永军作为实控人,自然有着自己的盘算。这次收购附带了严格的对赌协议,要求泰策科技在4年内实现净利润总额不低于2.27亿,并且原股东还需花费1亿购买东方通的股票。这样的条件,无疑是在为拉升股价做铺垫。
然而,黄永军的手段远不止于此。从2019年开始,东方通就通过这家子公司直接搞起了财务造假。
据调查,东方通在4年内虚增收入4.3亿,虚增利润3.1亿。泰策科技也轻松完成了对赌协议,老股东们“该拿的钱”也都顺利到手。之后,东方通又利用这些漂亮的数据完成了22亿的定增。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黄永军打算将泰策科技出售,开价4亿,比当初的收购价折价了33%。如此挣钱的业务都要打折卖,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有家公司最终胜出并开始付款,但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东方通却突然宣布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多算了1.1亿的收入。这对于一家总收入只有七八亿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接盘侠看完后也不禁担心起来,最终决定放弃购买。
交易黄了也就算了,更糟糕的是还成功吸引了监管的注意。一查之下,东方通的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行为无所遁形。
现在回头看,黄永军的这一套造假行为完全是有预谋的。他成为东方通实控人后仅10个月就搞起了收购,一年后就开始财务造假,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
而他之所以能掌控东方通,也因为这是一家被前股东“玩坏”的公司。黄永军从大学毕业开始就在东方通工作,算是“资深员工”。当时他的老板张齐春、朱海东夫妇是公司实控人,这俩人股票一解禁就疯狂卖股票,而且很多时候是违规卖股票。他们累计套现超过10亿,其他股东有样学样,累计减持小30亿。黄永军接手那年,公司大亏3亿,基本上就剩个壳了。
再好的公司也经不住两茬人这样薅啊。
与东方通虚增收入4.3亿被罚2.29亿相比,3月份被罚的东方集团虚增收入160亿却只罚了1000万。这两个数据对比反映了啥趋势呢?
就是今年下半年开始,监管对造假行为零容忍,开始了“全链条追责”。
以前对造假案主要罚“首恶”,而且力度很一般,对于“帮凶”的中介处罚力度就更小了。但是现在不管了,谁参与就重罚谁,第三方、供应商都跑不了。
今年证监会通报的越博动力造假案中,虚假业务往来的第三方公司也被认定“共同违法”,同步追责正式启动。
更重要的是,在对于造假者的惩戒上现在是行政、刑事、民事三位一体。
2024年证监会查办了128起案件,处罚61起,涉及责任主体426家,罚没51.37亿。证监会的罚单只是行政手段,但是证监会把调查的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后,那就是该抓的抓、该判的判了。而在这些基础上,股民还可以民事索赔来挽回损失。
这两年进去的造假大佬不少,进去的会计师也一大把。有的明知是假还签字,有的干脆直接收钱出审计报告。
最大的威慑力是入刑,而且即便“退市也不免责”,倒查到底。
像猫哥之前写过的女明星和董事长搞内幕交易案例,亏了500万不说,交了40多万罚款还是被判了2年多。这是2017年的案例,可见力度之大。
2022-2024年针对资本市场的造假案被起诉69件185人,里面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高管、中介、第三方等。最高检挂牌督办31件,有27件都提起了公诉。
接下来,估计有不少老板已经睡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