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在导航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高德,正以一场颠覆性的创新向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发起冲锋。
2025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高德正式上线全球首个基于用户真实行为数据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该榜单通过整合高德地图日均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1300万个导航目的地数据,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构建起以「行为+信用」为核心的线下服务评价机制。首日上线即吸引超4000万用户访问,规模超越大众点评日均活跃用户数,标志着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正式进入「信用评价时代」。
这场变革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创新,更是高德从导航工具向超级生活入口的战略跃迁。阿里通过高德切入美团「到店」业务核心腹地,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三国杀」格局由此升级。
传统生活服务平台依赖用户主观图文评价(UGC)的模式,长期面临「刷单刷好评」的灰色产业链困扰。高德扫街榜的创新在于,将评价基准从「主观表达」转向「客观行为」:通过分析用户是否专程导航到店、是否为回头客、导航轨迹覆盖人群广度等12项行为指标,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对高信用用户反馈加权,形成难以伪造的评价体系。
据《新华网》报道,高德地图CEO郭宁透露:「扫街榜由10亿用户用脚投票生成,AI每天可为线下服务业带来1000万客流。」这种模式从根源上杜绝了虚假评价,其「轮胎磨损榜」「回头客榜」等细分榜单,更精准还原了店铺真实受欢迎程度。
为保障评价公正性,高德构建双重保障机制:其一,引入芝麻信用体系,高信用用户评价权重提升30%,同时通过AI风控实时过滤异常数据;其二,动态更新榜单类型,除日更的「扫街榜」外,设置「本地人爱去榜」「高分烟火小店榜」等长尾榜单,满足多元化需求。
这种「行为+信用」模式,正在重塑线下服务信用生态。深巷中的「烟火小店」无需运营技巧,仅凭产品和服务质量即可获得公平曝光,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数据显示,扫街榜上线后,榜单内中小商户客流量平均提升45%,验证了模式的可行性。
高德的转型并非偶然。2013年主动放弃数亿元导航授权收入,宣布永久免费,换来用户规模三年增长500%;2014年融入阿里生态后,接入支付宝完成「地图+支付」闭环;2021年升级为「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整合打车、景区门票等12类服务,逐步构建起「发现-导航-支付-消费」的全链路体验。
支撑扫街榜的,是高德沉淀十年的数据资产:覆盖全国700万个餐厅点位,日均处理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导航轨迹数据精度达米级。这些数据与阿里生态形成协同效应:支付宝提供信用背书,饿了么完善到家服务,飞猪补充酒旅场景,形成「到店+到家」双轮驱动。
高德的终极目标,是成为线下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扫街榜将用户「找路线」需求延伸至「找店」场景,工具性流量向消费流量转化,商业化空间大幅拓宽。这背后是阿里巴巴的整体战略:以高德为突破口,挑战美团主导地位,构建「到店+到家」生态矩阵。
高德的进攻直指美团核心利润区——到店业务。美团以「高频带低频」模式盈利,到店业务贡献其60%以上利润。面对挑战,美团迅速反击: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强化AI虚假评价识别,发放10亿元消费券巩固阵地。
高德的差异化优势在于数据真实性。与美团UGC模式易滋生虚假评价不同,高德的行为数据难以伪造;与抖音达人探店模式(佣金成本15%-20%)相比,高德的被动推荐场景决策成本更低,转化率提升25%。
但挑战同样存在。算法对导航数据的依赖,可能导致交通不便的优质小店被忽略;如何平衡公益属性与商业回报,避免流量倾斜,考验运营智慧;更重要的是,改变用户「找美食用点评、找路线用高德」的心智,培养新的决策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这场竞争的本质,是生态体系的对抗。阿里调动高德引流、饿了么配送、支付宝支付、阿里云算力的全链条资源,形成集团军作战模式;美团则依托500万地推团队、800万商户网络和品牌认知进行防御。
无论结果如何,高德扫街榜的推出,标志着本地生活服务竞争进入「信用评价」新阶段。从补贴大战到内容种草,再到行为信用,行业正迈向更透明、更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向。最终,无论是高德的「行为信用」、美团的「内容评价」还是抖音的「视频种草」,核心都应是服务实体经济,让好店不被埋没,让消费者选择更简单。
博望财经将持续关注这场影响深远的生态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