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17个新职业发布:透视经济转型与就业新机遇

时间:2025-09-16 20:56:31 来源:国是直通车 作者:国是直通车



文/冯玲玲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养老服务师、睡眠健康管理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随着第七批新职业名单公布,这些新兴岗位正式获得“官方认证”。

近日,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批新职业信息,新增17个新职业与42个新工种。这一动态背后,既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也为就业市场开辟了全新赛道。

新职业全景:17个岗位覆盖多元领域

本次发布的17个新职业包括:

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装修管家、工伤预防咨询师、电子电路设计师、室内环境治理员、家政服务经理人、电力可靠性管理员、电力聚合运营员L/S、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代用茶加工工、咖啡加工工、碳纤维制品成型制作工、铁氧体磁体制造工、钢结构装配工。

同步新增的42个新工种则进一步细化职业边界,例如:

在“消防员”职业下增设特种救援员、森林灭火员等4个工种;在“应急救援员”下增设建筑物倒塌应急救援员等4个工种;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S”下增设测试员工种;在“健康管理师”下增设睡眠健康管理师;在“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下增设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建伟指出,与前几批相比,本批新职业更聚焦产业融合与升级,既涵盖电子电路设计等“高精尖”技术岗位,也涌现大量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新实”岗位,凸显中国经济从单一技术驱动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经济信号:三大趋势驱动职业变革

工信部专家盘和林分析,此次新职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围绕新经济领域,如跨境电商、低空经济;二是紧贴民生需求,如家政、养老服务;三是服务农业农村,如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其中,超过半数新职业与新技术、新产业直接相关。

以低空经济为例,截至2024年底,全国注册无人机已突破217万架,较上年底翻倍增长。新增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职业,正是为满足无人机编队飞行、任务调度等场景需求而生。据测算,专业规划员的介入可使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

消费升级同样催生新机遇。《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显示,25%人群睡眠不足6小时,零点后入睡者超半数。在此背景下,“睡眠健康管理师”应运而生,目前市场缺口达10万人。该职业不仅提供睡眠监测服务,还涉及睡眠环境优化、压力管理等综合方案,折射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更高追求。



产业升级:新职业激活就业生态

新职业的涌现不仅为就业市场注入活力,更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陈建伟指出,通过设定专业标准,新职业倒逼产业链向高端攀升。例如,持证上岗的钢结构装配工使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提升30%,同时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在产业协同层面,无人机产业的壮大不仅需要规划员,还带动了零部件制造、飞行培训、数据处理等配套产业发展;睡眠健康管理师的兴起,则推动了睡眠监测设备研发、康复产品生产等上下游链条完善,形成“职业-产业”良性循环。

盘和林强调,新职业认证将提升从业者专业门槛,而政府配套的人才与产业政策有望持续跟进。例如,人社部已表示将制定新职业标准与评价规范,加强培训与评价工作,引导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人才培养:跨学科融合成关键

面对新职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新职业与高校专业设置并非简单对应,需构建复合型培养体系。以低空经济为例,其涵盖技术、商业、法律等多领域,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陈建伟建议,院校应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结合。同时,建立敏捷的教育响应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自2019年至今,人社部已累计发布7批共110个新职业。这些岗位不仅记录着技术革新的轨迹,更映射出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随着新职业体系的完善,一个更高效、更包容的就业生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