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拓竹陶冶公开挑战大疆汪滔:两大行业垄断者的终极对决

时间:2025-11-18 04:57:23 来源:周天财经 作者:周天财经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上周末,科技圈掀起轩然大波。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在朋友圈发布长文,直指前东家大疆创始人汪滔。起因是他获悉大疆投资了一家3D打印公司,并在投资协议中设置了针对拓竹的特殊条款。这位曾担任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的创业者,选择以公开信形式向汪滔提出质疑。

陶冶在文中直言,大疆此举源于人才流失触动了汪滔的「逆鳞」。他引用汪滔十年前的言论:「不能让竞争对手找到空档挣到了钱,他们有了钱就会和你争夺人才,那才是最大的麻烦」。陶冶分析,早年汪滔对拓竹网开一面,主要是认为「员工去拓竹总比去影石强,至少不会添堵」。

但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陶冶指出两大原因:第一,在招聘市场,「现在不少候选人在大疆和拓竹之间二选一,有时同样待遇下义无反顾选择拓竹,这对老板刺激不小」;第二,资本市场对「大疆系」创业者的追捧,「给了项目很高溢价,导致大疆人才外流蔚然成风,创业者又各自带走一批骨干,老板把这笔账算到了拓竹头上」。

更深层的质疑指向汪滔的管理风格。陶冶认为,大疆作为「2025年行业地位和人均利润双高、增速迅猛的公司,本应是人才磁铁,却依然面临人才流失」。他将原因归结为汪滔「逃避问题、自我麻痹,或是对掌控感的虚幻渴望」,而非简单归咎于「外部竞争者待遇太好」。

陶冶回忆2017年前的大疆:「那时我的规划是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他感慨:「2017年前,公司行业地位、利润、待遇和增速都不如现在,但员工稳定度和忠诚度却天壤之别。」他建议汪滔「理清忠诚和服从的差异,重点培养员工忠诚度而非盲目服从」,并表示「很多老员工愿意与前老板坦诚交流离职原因,但当他们发现等待自己的不是祝福而是打压时,自然选择沉默」。

这场公开质疑,揭开了大疆和汪滔多年未愈的伤疤。

01 拓竹崛起:四年创造行业奇迹的「大疆系」新贵

尽管陶冶批评汪滔,但拓竹的成长轨迹与大疆惊人相似。这种相似不仅体现在产品极致追求、高速增长和行业统治地位,更体现在管理手段的高度一致性。

两家公司都从边缘市场崛起。2020年陶冶创业时选择的3D打印赛道,当时并不被看好。但拓竹创造了中国科技创业史上的奇迹:据雷锋网2025年报道,这家成立仅4年的公司营收突破50亿元,而大疆达到同样规模用了近9年。拓竹不仅成长速度超越早期的大疆,更快速建立了行业垄断地位。

拓竹核心团队几乎全部来自大疆:CTO高修峰曾任大疆系统工程部负责人,COO刘怀宇负责过大疆眼镜和数字FPV系统,总工程师陈子寒是大疆云台部门天才算法工程师。这样豪华的配置,难怪被汪滔视为「叛将」。

拓竹完美继承了大疆的产品方法论。3D打印行业人士透露:「别人招一个人,拓竹招十个人,把所有可能性探索一遍,挑最好的结果」。另有同行评价:「别的公司三五人做项目,拓竹可能投入一两百人。我们拿狙击枪,他们端冲锋枪。」

供应链管理上,拓竹复制了大疆的严格模式。业内人士介绍,拓竹「直接在代工厂租用专属区域,自行招聘工人和厂长、采购材料,工厂老板都不能进入,工人需指纹识别」。这种「门中门」管理,正是大疆式管理的典型特征。一位3D打印机行业人士评价:「拓竹不做通板组装货,承袭了大疆对供应链的全程把控。」

更令人惊叹的是拓竹的产品迭代速度。

2022年4月,拓竹首款产品Bambu Lab X1系列高速多色3D打印机上市。其差异化优势在于:率先在3D打印机中安装无人机用陀螺仪,通过检测机架共振频率避开运行瓶颈;在打印头安装激光雷达检测出料速度。这两项颠覆性创新使「打印速度」成为拓竹的核心竞争力。雷锋网评价:「两大技术创新让拓竹取胜关键在于‘打得快’。」

据业内分析,拓竹产品至少领先同行2-3代。《豹变》引用高修峰的话:「2020年市面机器缺乏智能化体验,我们经过40多次迭代,利用AR计算和多传感器协同提高设备感知,减少参数调整步骤,使设备更易用可靠。」

财务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据硬氪报道,「拓竹2024年营收超55亿元,出货量超120万台,全球市占率达29%」。「硬氪从多个渠道获悉,拓竹资本市场估值早已超300亿元,净利润超20亿元」。雷锋网数据则显示:「2023年营收27亿元,净利润7亿元;2024年营收翻倍至55-60亿元,净利润近20亿元,净利率接近30%」。一位投资人评价:「相比那些业绩未兑现的公司,300亿估值还算扎实。」

拓竹的成功不仅改写了3D打印行业格局,更验证了「大疆方法论」的可复制性。

高速吹风机品牌「物种起源」创始人、大疆前员工林源总结:「大疆方法论的问题在于前期投入高且聚焦大单品,市场看似狭小,是种浪漫主义方式,有些投资人算不过来账。

2023年9月,五源资本以20亿美元估值投资拓竹B轮,估值约7-8倍PS。当时这一估值在创投圈被认为偏高,但按拓竹未来业绩看其实便宜。然而,盈利后的拓竹不再需要融资,陶冶几乎切断与投资人的接触,甚至要求高管不得与投资人见面。有投资机构为接触陶冶,派人伪装应聘者参加拓竹在南方科技大学的招聘会,仍无功而返。

这种态度与汪滔如出一辙。

02 大疆人才困境:创伤、控制与流失的恶性循环

汪滔对拓竹的不满,与大疆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密不可分。

大疆的人才流失已成为深圳科技圈公开的秘密,业内普遍认为这与汪滔的性格和早年创伤有关。

汪滔的人才观形成于大疆最艰难的2007年。

据《福布斯》2015年报道:「由于缺乏早期愿景和汪滔的强势性格,大疆内部纷争不断,员工流失严重。有人认为老板苛刻且股权分配小气。创立两年后,创始团队几乎全部离开。」

汪滔在访谈中承认,自己可能是个「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让员工伤透了心」

《福布斯》还披露了一个关键细节:「汪滔曾处理多起商业间谍活动,怀疑国内无人机创业公司非法获取大疆设计,还处理过两起内部员工泄密事件,其中一人将设计图卖给竞争对手。」汪滔甚至将当地科创生态比作「狗咬狗的社会」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回忆:「2007年所有人都走了,只剩汪滔和一个出纳。有人离开后还拿着汪滔的设计生产销售。汪滔想找律师起诉,律师要求先付70万。」当时大疆濒临崩溃:「由于经常炸机,唯一飞手离开并在专业论坛吐槽,导致圈内人人皆知。」

这段经历在汪滔心中留下深刻创伤,使他变得极度追求控制,对世界充满怀疑和批判。

据《中国企业家》2017年报道,汪滔名言:「这个世界笨得不可思议。工作后发现不靠谱的人和事太多,这个社会如此愚蠢,包括很多名人,其实水平也不高。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头脑发昏,但仍然发现,这个世界很笨。」

汪滔将世人分为四类:「笨人与聪明人,好人与坏人」。在他看来,「聪明不是智商高,而是追求事物本质的意愿和能力;笨则是指难以把握本质,易被表象迷惑,比如喜欢看朋友圈鸡汤,被时髦理念迷惑」。关于好人与坏人,「好人追求互利共赢,坏人损人利己。最聪明的人不会选择做坏人,聪明与善良、坏与笨之间有深刻逻辑联系。野心大但能力低的人容易变坏」。

他曾说:「如果是苹果公司,就不需要极端管理方式,因为员工道德觉悟高;在中国则很难。」

利益分配问题更凸显其寡恩刻薄的形象。相关人士透露,汪滔在股权分配上较为保守,部分员工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尤其在公司价值大幅提升后,不满情绪更强烈。

有企业家曾告诉周天财经,他们选择上市主要是为了解决员工激励问题,「给多年跟随的兄弟一个交代」。对不上市的大疆而言,股权激励似乎不在考虑范围。

汪滔与员工的疏离感在日常交往中显而易见。多位大疆员工向《深网》透露,「很少在公司看到汪滔露面,他不会主动与员工打招呼,员工对他更多是畏惧。最好离他远点,免得惹他不快」。

这种管理风格的后果在2025年集中爆发。

2025年上半年,大疆技术骨干频繁离职:4月,飞行系统技术中台核心元老李昊南离职加盟妙动科技;5月底,芯片影像系统奠基人曹博离职;6月底,研发「三巨头」之一丘华良和上海图传团队负责人龚明离职。丘曾主导Phantom系列开发,是大疆「四大产品经理」之一;龚明则是Mavic系列图传负责人,曾任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汪滔从认为身边人不行,推演到质疑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态。他曾公开表示:「希望找到志同道合者,通过商业行为改变中国文化。中国近现代从未真正强大过,产品和文化都不出色,人们缺乏自信,不得不依赖2000年前的智慧。我们应该重新相信自己,在实践中探索需要的文化。」

汪滔公开发言极少,但即便在屈指可数的场合,也总能听到他批判大环境、教育体系和互联网思维。

2015年演讲中,他痛陈中国教育体系的不足:「知识学习重要,但社会忽视思辨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将学生放在预设轨道,只需埋头奔跑,无需抬头看路,更谈不上规划未来。这种体系偏爱循规蹈矩、观点平庸的学生,忽视思维能力和真知灼见的培养。」

他还批判互联网思维和科创行业风气。2015年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他认为「手机产业本质是小家电产业,门槛不如空调公司高,只是套上互联网外衣就成了明星企业。但产品无法惊艳欧美核心市场,只能在中国饱和后卖到更落后地区。」

伴随对世界的深刻批判,汪滔极度封闭,极少露面,甚至长期用长相相似的模特拍摄素材假冒自己,堪称现实版「真假黄老爷」。

汪滔想亲自建构世界,大疆总部天空之城就是他亲自设计,最初设计被认定为危楼后,才请专业建筑师辅助完成。这个小故事成为深圳科技圈的笑谈。

汪滔的审美追求也体现在大疆的工程美学上,其独特体系反映了他作为批判性思维者的特质。盈亏同源,优缺点同构,汪滔的批判性带来了强大建设性。

但他用对抗「坏人」的严格体系,无意中也赶走了「好人」。对世界的不信任最终导致员工疏离,这种恶性循环不仅造成人才流失,也限制了大疆向伟大企业迈进的步伐。

参考资料:

[1]《全球硬件大爆款,生于中国|深氪》,硬氪

[2]《拓竹凶猛》,雷锋网

[3]《大疆汪滔感言,很多创业太过功利,充满歪理邪说,唯有崇高理想才能更远》,钛媒体

[4]《独家专访大疆汪滔:大疆不仅仅是无人机,要向欧美输出中国品位》,网易科技

[5]《红杉Family|大疆汪滔:世界笨得不可思议》,红杉汇

[6]《孤傲汪滔与刮骨疗伤后的大疆》,棱镜

[7]《无人机江湖和汪滔的前半生》,左林右狸

*本文如有提及上市公司,仅作为研究交流用途,不构成推荐股票或相关金融产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