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美国民主党在多个关键州和地方选举中取得显著胜利,其中物价问题成为两党博弈的核心议题。随着民意压力持续攀升,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团队正加速推进新的经济策略,试图以更直接、可感知的方式回应公众对物价上涨和生活负担加重的强烈不满。

据多名联邦政府官员透露,白宫内部正围绕降低食品、住房、能源等民生领域成本展开密集讨论,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正在逐步成形。其中,降低关税成为核心举措之一——上周五(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削减牛肉、咖啡、坚果、香料等数十种农产品和食品的进口关税,这一举措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出现显著转向。
然而,经济学家同时提醒,尽管取消关税有望缓解部分价格压力,但从企业成本下降传导至零售价格回落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政策效果难以立竿见影。地方选举失利后,特朗普的顾问团队多次敦促其正视选民对“负担能力”的迫切诉求。据知情人士透露,除关税调整外,政府内部还在研究多项措施:与制药企业谈判降低处方药价格、批准新的近海钻探项目以压低能源成本,以及探索医疗保健和住房领域的改革方案。
特朗普本人已要求顾问团队“提出更多创新想法”,甚至抛出2000美元返利计划及50年期超长期按揭贷款等大胆方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补充称,返利计划可能会设定收入门槛,以平衡财政可持续性。与此同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对“降低价格力度不足”的不满,指责民主党炒作民生问题,并强调政府正在全力以赴降低生活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前曾将通胀问题归咎于拜登和哈里斯,但如今其团队也面临类似舆论压力。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最新民调显示,约三分之二的选民认为特朗普在控制生活成本方面“表现欠佳”。对此,拜登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贾里德·伯恩斯坦直言:“总统办公桌下并没有一个秘密价格控制按钮”,即使通胀率下降,价格回落仍需时间,而选民往往希望“明天就能看到改变”。
共和党民调专家比尔·麦金特夫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不仅特朗普,任何总统在任期前10个月都难以使物价问题出现根本性改善。当民怨沸腾时,公众的耐心往往极为有限,这成为当前政策推进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