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马云VS张一鸣:AI时代谁能率先登船?

时间:2025-11-18 11:13:20 来源:懂财帝 作者:懂财帝

文/懂财帝

杭州西溪湖畔的阿里巴巴总部与北京中航矮楼的字节跳动办公室相距1200公里,却因AI技术的爆发站上了同一起跑线。2023年,马云在阿里内部提出"AI时代刚刚到来,谁掌握AI谁就掌握未来";几乎同时,退居幕后的张一鸣频繁现身字节跳动AI实验室,亲自参与大模型研发。这场跨越时空的技术对决,正在改写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格局。



一、基因差异决定战略分野

马云与张一鸣的商业哲学,从企业创立之初就埋下伏笔。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通过支付、物流、云计算构建起商业基础设施网络。面对AI浪潮,阿里选择"产业赋能"路径:将AI技术深度植入电商、物流、金融等实体经济场景,试图用技术重构传统产业价值链。

2012年成立的字节跳动则自带技术基因。张一鸣打造的推荐算法引擎,让今日头条、抖音成为信息分发领域的颠覆者。在AI时代,字节延续"技术驱动"战略:从大模型研发到AI应用开发,试图用算法重构内容创作与消费的全链条。这种差异在两位企业家的公开言论中可见一斑——马云认为"AI是生产关系革命",张一鸣则强调"算法是产品核心"。

二、阿里的护城河与转型阵痛

作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开拓者,阿里云为AI训练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其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已在电商客服、设计创作、代码编程等场景落地应用。2024年"6·18"期间,AI驱动的智能导购、虚拟试衣间等功能为平台带来15%的流量增长,验证了技术赋能商业的有效性。

但这家传统巨头也面临转型困境:庞大的组织架构导致技术协同效率低下,不同业务线间的数据孤岛尚未完全打通。作为上市公司,阿里需要在短期业绩与长期投入间寻找平衡点——AI研发的巨额投入短期内难以转化为财务回报。更根本的挑战在于:当AI开始重构商业逻辑,电商平台的核心价值是否会被重新定义?

三、字节的敏捷攻势与潜在风险

依托抖音等超级应用积累的流量优势,字节跳动的AI应用"豆包"在上线9个月内用户量突破1亿。其标志性的"APP工厂"模式在AI时代焕发新机:同时推进20余个AI项目,通过快速迭代筛选优质产品。据内部人士透露,张一鸣虽已退出日常管理,但仍每周听取AI业务汇报,亲自参与技术路线规划。

但这家新兴巨头也暗藏隐忧:在底层大模型领域,其核心能力与国际顶尖水平仍存在代差;AI应用的高频使用场景尚未完全跑通,商业化模式仍在探索阶段。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度依赖推荐算法的成功路径,可能在新一代AI技术范式前形成"能力陷阱"。一位接近字节的高管坦言:"张一鸣对AGI的执着超乎想象,但这可能是字节成立以来最艰难的战役。"

四、决胜未来的三大变量

在这场技术马拉松中,三个关键因素将决定最终格局:

数据资产转化能力:阿里掌握着最完整的商业行为数据,字节拥有最深度的用户兴趣图谱。谁能将数据优势转化为AI模型的训练燃料,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目前阿里已将电商评价数据用于情感分析模型训练,字节则利用短视频互动数据优化推荐算法。

组织进化速度:阿里正在推进"1+6+N"组织变革,试图用更灵活的架构应对技术变革;字节延续扁平化管理模式,保持高效决策机制。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组织的敏捷性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麦肯锡研究显示,AI领先企业的决策链条比传统企业短40%。

战略定力持久度:AI研发需要长期投入,微软为OpenAI累计投资超130亿美元。马云需顶住资本市场对短期业绩的压力,张一鸣要避免被技术路线分歧干扰战略方向。高盛预测,全球AI竞赛将在2030年进入收获期,在此之前,任何动摇都可能错失窗口期。

五、船票的双重可能

这场竞争并非零和游戏。阿里的机会在于将AI深度融入商业生态,通过提升全产业链效率重塑增长曲线,其理想定位是"产业AI整合者"。字节的突破口则是将流量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在底层模型领域实现赶超,目标成为"AGI先行者"。

商业史证明,技术革命往往能容纳多个赢家。正如个人电脑时代的微软与苹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苹果与谷歌,AI时代也可能呈现多极格局。但可以确定的是,最终胜出者必将具备两个特质:既能将AI技术与自身基因深度融合,又能持续创造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马云与张一鸣的每一步选择,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将决定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的站位。当技术狂潮席卷而来,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为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