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马云与张一鸣:AI时代谁能率先突围?

时间:2025-11-18 14:04:06 来源:懂财帝 作者:懂财帝

文/懂财帝

杭州西溪湖畔的阿里巴巴总部与北京中航矮楼的字节跳动办公室,相隔一千二百公里。这两家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企业,正以截然不同的姿态驶向同一个深海——人工智能的狂飙时代。当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马云与张一鸣的每一次战略抉择,都在为中国科技企业的未来写下注脚。



一、两种基因,两条道路:商业哲学的分野

马云与张一鸣的竞争,本质上是两种商业基因的碰撞。1999年创立的阿里巴巴,始终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构建了覆盖支付、物流、云计算的商业基础设施。在AI时代,阿里选择"产业赋能"路径,将技术深度融入电商、物流、金融等实体经济场景,试图通过提升全产业链效率巩固护城河。

而2012年成立的字节跳动,从诞生起就烙印着技术驱动的基因。张一鸣打造的推荐算法,让今日头条、抖音成为信息分发领域的颠覆者。面对AI革命,字节延续技术优先战略,从大模型研发到AI应用开发,试图用技术重构内容创作与信息获取方式。这种差异在两位企业家的公开表述中显露无遗:马云认为"AI不是技术而是生产关系",张一鸣则强调"算法是产品的核心"。

二、阿里的护城河与转型阵痛

作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开创者,阿里云为AI训练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其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已在电商客服、设计创作、代码编程等场景落地应用。2023年"6·18"大促期间,AI驱动的智能导购、虚拟试衣间等新功能为平台带来15%的流量增长,验证了产业AI的商业价值。

但这家传统巨头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庞大的组织架构导致技术协同效率低下,不同业务线间的数据孤岛尚未完全打通。作为上市公司,阿里需要在短期业绩与长期投入间寻找平衡点——AI研发的巨额投入短期内难以转化为财务报表上的亮眼数据。更根本的挑战在于:当AI开始重构商业逻辑,电商平台的核心价值是否会被重新定义?

三、字节的敏捷优势与潜在风险

依托抖音等超级流量入口,字节跳动的AI应用"豆包"在短时间内实现用户量破亿。其独特的"APP工厂"模式在AI时代再次展现威力:同时推进多个项目,通过快速试错筛选最优解。据内部人士透露,虽已退居幕后,张一鸣仍每周听取AI业务汇报,亲自参与技术路线规划,显示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执着追求。

但这家年轻企业的AI征程并非坦途。在底层大模型领域,其核心能力与国际顶尖水平仍存在差距。AI应用的商业化模式尚未完全跑通,高频使用场景仍在探索中。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度依赖推荐算法的成功路径,可能在新一代AI技术范式前形成"能力陷阱"——当技术革命要求彻底重构产品形态时,既有的成功经验可能成为转型的阻碍。

四、决胜未来的三大变量

在这场马拉松式的竞赛中,三个关键变量将决定最终格局:

数据优势转化能力:阿里掌握着最丰富的商业行为数据,字节拥有最深度的用户兴趣数据。谁能将数据资产转化为AI模型的训练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例如,阿里的交易数据可优化供应链预测,字节的用户行为数据能提升内容推荐精度。

组织活力保持:阿里正在推进"1+6+N"组织变革,试图用更灵活的架构应对技术变革;字节延续了扁平化、高效率的"张一鸣式"管理。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组织的敏捷性直接决定创新效率——从算法优化到应用落地,每个环节的响应速度都可能影响最终成败。

战略耐心持久度:AI研发需要长期主义投入,这考验着企业家的战略定力。马云需顶住资本市场对短期业绩的压力,张一鸣要避免被技术路线分歧分散精力。历史经验表明,过早商业化可能错失技术突破窗口,过度追求技术完美则可能丧失市场先机,找到平衡点至关重要。

五、船票的归属:超越二元竞争的维度

观察这场竞赛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框架。阿里的机会在于将AI深度融入电商生态,通过提升整个商业系统的效率重获增长动能,其理想角色是"产业AI的整合者"。字节的突破口则是将流量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不仅打造国民级AI应用,更要在底层模型领域实现超越,成为"AGI的先行者"。

商业史上的伟大竞争往往创造多赢格局。正如个人电脑时代的微软与苹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苹果与谷歌,AI时代完全可能容纳多个赢家。可以确定的是,这张船票不会单独青睐技术最先进者,而是属于那个最能将AI与自身基因结合,并持续创造商业价值的组织。

在可见的未来,马云与张一鸣的竞争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将定义中国企业在全球AI竞争中的坐标。他们的每一次战略选择,都在为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宝贵经验——这场竞赛的最终赢家,可能是整个中国科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