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振涛
头部公募大厂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兴证全球基金”)管理层迎来大变动,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换人。
近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公告,公司原总经理庄园芳卸任总经理,升任董事长,原副总经理陈锦泉晋升为总经理,同时兼任公司财务负责人。
今年6月,兴证全球基金曾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长杨华辉因任职年龄原因辞任,总经理庄园芳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当时市场就有传闻,总经理庄园芳将再次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庄园芳是兴证全球基金的老人,此前曾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短暂担任过一年董事长,随后调整岗位长期担任公司总经理。这次上任是她第二次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陈锦泉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公募市场老将,2010年加入兴证全球基金,历任公司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末,兴证全球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为7414.32亿元,公募规模在市场排第18位,位居前列。
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变动,兴证全球基金表示,庄园芳与陈锦泉均在公司任职超十年,彼此拥有多年的合作默契。此次管理层的平稳更迭,将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兴证全球基金的管理规模虽然在庄园芳担任总经理、陈锦泉任职副总经理期间实现显著增长,但是产品的结构变动较大,权益类规模整体呈现下降,错过被动投资机遇,同时,在公募市场竞争加剧和费率改革之下,传统盈利模式遭到挑战,公司的营收波动下降,庄园芳和陈锦泉搭档组成的新管理层,面对的挑战仍不小。
庄园芳担任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属于第二次上任。
资料显示,庄园芳金融从业经历丰富,在资管领域的从业经验已超33年。1992年,庄园芳就加入了兴业证券,历任交易业务部干部、交易业务部负责人等。2005年,庄园芳任兴业证券副总裁,分管公司自营投资、研究、机构、固定收益等业务板块。
2016年5月,庄园芳从兴业证券“空降”至兴证全球基金,接替兰荣出任董事长兼法人代表。2017年1月,兴证全球基金的首任总经理杨东离任,庄园芳代履行总经理一职。当年的7月,庄园芳的职务进行调整,将董事长的职务交还给了兰荣,自己转任公司总经理。此后,庄园芳长期任职总经理一职。
直到近期兴证全球基金发布管理层高管调整,庄园芳卸任总经理,再次上任董事长,她在总经理职务任职超过了8年时间。
Wind数据显示,庄园芳任职总经理的期间,2017年三季度至2025年三季度,兴证全球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显著增长,从1621.32亿元增长至7414.32亿元,规模增长超过了5000亿元。
与庄园芳同时晋升的陈锦泉也是一位老将,从业超过26年,陈锦泉先后任职于华安证券投资经理、平安保险资产运营中心高级组合经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
2010年,陈锦泉加入兴证全球基金,先后担任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总经理助理兼专户投资部总监、投资经理、固定收益部总监,副总经理。
从陈锦泉在兴证全球基金的履职来看,他是从投研投资一线逐步走上管理层,是公司内部培养成长的高管。据媒体报道,陈锦泉与庄园芳共事多年,算的上是配合默契的“老搭档”。
兴证全球基金高层人事调整,原总经理庄园芳出任董事长,陈锦泉升任总经理,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对于庄园芳和陈锦泉的组合也充满期待,期待他们能给兴证全球基金带来更多新变革。
兴证全球基金成立于2003年9月,作为一家成立22年的老牌公募公司,公司公募管理规模在不断壮大。杨东是兴证全球基金的首任总经理,在杨东离职后,庄园芳接替杨东成为第二任总经理。
庄园芳任职总经理的8年多时间,兴证全球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从1600多亿增长至7400多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末,兴证全球基金公募管理规模达7414.32亿元。
作为当之无愧的权益大厂,兴证全球基金一度凭借权益类产品规模的增长而带动总规模的上升。Wind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规模达峰值,公司管理的股票型产品规模为105.05亿元,混合型产品规模为2354.69亿元,权益类产品(股票型+混合型)规模达2459.74亿元。
2021年二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为5279.50亿元,权益类产品规模占到46.60%。
2021年二季度之后,兴证全球基金公募管理规模还在不断上升,然而权益类产品规模却下降,货币基金逐渐成为了兴证全球基金公募规模的支撑。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兴证全球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分别为2252.30亿元、1712.51亿元、1388.17亿元、1351.51亿元。4年时间,兴证全球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从2200多亿下降至1300多亿,缩水了近900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Wind数据显示,兴证全球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为1481.15亿元,较2024年末有所增长,但是较2021年二季度峰值时下降了近1000亿。
同时下降的还有权益类产品占比,2025年三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占公募总规模比例为19.98%,较峰值时46.6%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权益类比重下降,替代而来的是货币型产品规模的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货币型产品规模达4526.01亿元,占到了总规模的61%。兴证全球基金的产品结构也逐步从过去的权益类为重,变为“轻权益,重固收”,特别是货币产品占比重的结构。
货币型产品的上升,非货币型产品规模下降,产品结构的变化影响了兴证全球基金的经营业绩。众所周知,公募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产品的管理费用,货币型产品管理费率较非货币型产品要低。叠加公募费率改革,公募产品的管理费率下调,让利于投资者。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兴证全球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用分别为37.22亿元、32.83亿元、27.46亿元,管理费用呈现下降的趋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为14.7亿元,较2024年同期有所增长。
管理费用的下降带来的是营收的变动。2022年至2024年,兴证全球基金的收入分别为43.17亿元、36.11亿元、32.79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34.27%、-16.35%、-9.19%。直到2025年中期,兴证全球基金收入才实现增长,同比增长18.84%。
发力ETF,能否追回错失的机遇?
面对权益类产品规模的下降,以及自身经营业绩的波动,兴证全球基金开始向被动型产品发力。
兴证全球基金被称为权益大厂,在被动型产品领域却是个“落后生”,在指数基金布局进展较为缓慢。
2010年,兴证全球基金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只指数基金——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此后很长的时间,公司未再成立新产品。直到2021年公司才发行第二只指数产品——兴全中证800六个月持有指数增强基金。
2024年以来,兴证全球基金在指数基金上明显加快了脚步,相继发行了兴证全球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兴证全球中证沪港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等。目前公司在管的指数基金达8只(多重份额合并计算)。
然而,尽管指数基金布局加快了脚步,但是对比头部的部分公募机构仍然落后,特别是在ETF赛道,兴证全球基金没有一只在管的产品。
近年来在中国A股市场宽基指数等愈加丰富的情况下,投资者逐渐开始倾向被动投资策略的ETF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7日,市场上ETF产品数量达1355只,较年初增长316只,规模达5.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9万亿元。
ETF产品投资趋势,规模增长为多家公募机构带来新机遇。头部公募机构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等抓住机遇布局相关产品,实现规模与业绩的提升。
比如,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末,华夏基金公募规模达2.15万亿元,其中ETF产品规模达9035.62亿元。再比如,华泰柏瑞基金凭借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的壮大,总规模突破7000亿。

兴证全球基金无论是杨东任职总经理,还是庄园芳任职总经理期间,都未曾在ETF领域布局,错失被动投资的爆发机遇。对于兴证全球基金错失被动投资机遇,据媒体报道,有专业人士表示,公司的产品布局多在主动管理型,注重打磨投研能力。
而随着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下降,兴证全球基金也开始转变,“打不过就选择加入”。2025年6月,兴证全球基金官网披露信息,深圳市赢时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赢时胜估值和PCF项目”成功中标公司“ETF业务系统项目”,采购金额187万元。
另外,兴证全球基金在9月份也上报了自己的首只ETF——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该产品已受理,处于等待发行中。意味着兴证全球基金即将正式加入ETF管理人阵营。
只不过落后多年,如今才决定发力ETF领域,兴证全球基金能否追回错失的机遇,有待时间验证!
综合来看,兴证全球基金这次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变更,或许是公司新变革的开始,庄园芳搭档陈锦泉,能否提升公司的权益规模,追回错失的被动领域,实现公司更好发展?我们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