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11月18日消息,在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全球光伏领域泰斗级人物、被誉为“太阳能之父”的马丁·格林接受了红星资本局等媒体的专访。作为光伏技术发展的关键推动者,马丁·格林的见解对行业技术路线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前光伏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与市场增速放缓的双重挑战,行业“反内卷”进程加速推进,下一代技术突破成为全产业链关注的焦点。据公开资料显示,光伏产业正经历从P型电池向N型电池的技术迭代,其中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BC(背接触)、HJT(异质结)三大技术路线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当被问及未来技术路线主导权时,马丁·格林表示:“当前主流技术都展现出优异性能,技术演进将持续向更高效率方向突破。”他特别指出,背接触技术体系(包括全背接触、异质结背接触及复合技术)在效率表现上具有显著优势,预计在TOPCon技术之后,HBC、TBC或HTBC等背接触衍生技术将成为重大技术变革方向。
<
针对备受关注的晶硅-钙钛矿叠层技术,马丁·格林坦言该技术理论效率极高,但实际应用面临钙钛矿材料稳定性不足的挑战。“晶硅组件具有25年以上使用寿命,而钙钛矿的降解问题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他预测,通过材料工程改进,钙钛矿稳定性问题有望在5年内取得突破,但也不排除长期难以攻克的可能性,量产时间表取决于稳定性验证进度。
关于核聚变能源对光伏产业的影响,马丁·格林认为,尽管核聚变被视为终极清洁能源,但其商业化面临等离子体约束、材料耐辐照等重大技术瓶颈。“核聚变实现商用发电至少需要20-30年,在此之前光伏仍将是可再生能源主力军。”他强调,不同能源技术将形成互补关系,而非简单替代。
此次访谈揭示了光伏技术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背接触技术体系正成为高效电池研发热点,二是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将持续较长时间。随着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编辑 余冬梅
审核 何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