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报核心数据】小米集团(1810.HK)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1131亿元,连续7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速,净利润更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资本市场却用脚投票,财报发布次日股价低开低走,最终收跌近5%,市值较9月高点蒸发5000亿港元,万亿市值保卫战一触即发。

作为小米基本盘的手机与AIoT业务,本季度实现收入841亿元,占总营收74%,但同比增速仅1.6%。具体来看:
值得关注的是,该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22.1%,但收入增量仅13亿元,毛利率改善难以掩盖增长疲态。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成为最大亮点,本季度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贡献了集团收入增量的绝大部分。其中:
若按毛利润拆分,汽车等创新业务贡献74亿元,占集团总毛利润的28.6%,已成为第二大利润来源。

尽管集团毛利润同比增长17%至259亿元,但净利润创新高主要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其他收益合计65亿元(去年同期仅5亿元)。若剔除该部分影响,核心净利润约60亿元,同比仅增长10%,增速显著低于营收增速。
这种盈利结构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类似,非经常性损益的波动性可能加剧市场对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

尽管小米已连续7个季度净利润环比创新高,但股价表现与基本面背离,主要源于:

尽管年内股价仍有12.5%涨幅,但小米需在以下方面证明自身价值:
当前38.82港元的股价已较历史高点回落35%,市场正等待小米用下一份财报回应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