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小米净利润创新高却股价大跌,背后原因深度解析

时间:2025-11-20 04:08:21 来源:华美财经 作者:华美财经



【财报核心数据】小米集团(1810.HK)最新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1131亿元,连续7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速,净利润更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资本市场却用脚投票,财报发布次日股价低开低走,最终收跌近5%,市值较9月高点蒸发5000亿港元,万亿市值保卫战一触即发。



核心业务增长乏力:手机业务承压明显

作为小米基本盘的手机与AIoT业务,本季度实现收入841亿元,占总营收74%,但同比增速仅1.6%。具体来看:

  • 手机业务:收入460亿元,出货量4330万台,同比微增0.5%。平均售价(ASP)降至1062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0元,反映出中低端市场激烈竞争对利润空间的挤压。
  • A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二季度有所放缓。
  • 互联网服务:以广告为主的收入达94亿元,增长10.8%,成为传统业务中唯一亮点。

值得关注的是,该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22.1%,但收入增量仅13亿元,毛利率改善难以掩盖增长疲态。



创新业务成增长引擎:汽车业务单季营收283亿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成为最大亮点,本季度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贡献了集团收入增量的绝大部分。其中:

  • 电动车业务:收入283亿元,三季度交付10.88万辆,平均售价超26万元,单车收入相当于245部手机。
  • 经营盈利:该板块实现经营盈利7亿元,从造车到盈利的速度远超蔚来等新势力,毛利率达25.5%(较二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

若按毛利润拆分,汽车等创新业务贡献74亿元,占集团总毛利润的28.6%,已成为第二大利润来源。



净利润创新高背后:非经常性损益成关键

尽管集团毛利润同比增长17%至259亿元,但净利润创新高主要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其他收益合计65亿元(去年同期仅5亿元)。若剔除该部分影响,核心净利润约60亿元,同比仅增长10%,增速显著低于营收增速。

这种盈利结构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类似,非经常性损益的波动性可能加剧市场对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忧。



股价大跌逻辑:市场担忧三大风险

尽管小米已连续7个季度净利润环比创新高,但股价表现与基本面背离,主要源于:

  1. 增长质量疑虑: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创新业务毛利率环比下降,市场质疑高增长的可持续性。
  2. 估值重构压力:汽车业务虽盈利,但25.5%的毛利率低于特斯拉等头部企业,且研发投入、销售费用等成本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
  3. 市场情绪影响:港股科技股整体回调背景下,小米作为权重股承受更大抛压,9月末以来市值已缩水5000亿港元。



未来展望:万亿市值保卫战关键点

尽管年内股价仍有12.5%涨幅,但小米需在以下方面证明自身价值:

  • 提升手机业务ASP,巩固高端市场地位;
  • 优化汽车业务成本结构,推动毛利率回升;
  • 减少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增强核心盈利稳定性。

当前38.82港元的股价已较历史高点回落35%,市场正等待小米用下一份财报回应质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