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间,国盛证券发布控股股东股权无偿划转暨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提示性公告,正式确认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变更为江西省国资委。这一国资整合动作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而就在公告前夕,三大股东同步抛出减持计划,更让此次股权变动充满看点。
实控人变更:省级国资体系内垂直优化
根据公告披露,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拟将持有的江西交投90%股权,由原计划划转至江西国控调整为直接划转至江西省国资委。此次划转完成后,江西省国资委将通过江西交投间接持有国盛证券25.52%股份(直接持股)及4.06%股份(通过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合计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但实际控制权正式上移至省级国资监管平台。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分析认为,此次变更属于同一省级国资体系内的资源整合,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江西省国资委的入驻将增强决策效率,通过统筹协调省内金融资源,为国盛证券带来更稳定的股权环境与更广阔的产融协同空间。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进一步指出,变更后公司治理将更聚焦资本运营效率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3家股东集体减持:战略调整还是财务操作?
在实控人变更方案落地前夕,国盛证券接连收到3家持股5%以上股东的减持计划告知函。其中,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1935万股(占总股本1%),江西江投资本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1582万股(占总股本0.82%),江西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1935万股(占总股本1%)。三家股东均以“自身经营发展需要”为由,拟在2025年12月8日至2026年3月7日期间完成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减持股份均源于2022年7月的协议转让。当时,江西交投等5家国企联合体以88.79亿元收购国盛证券50.43%股份,形成国资控股格局。对于此次减持,国盛证券强调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但市场仍对“变更+减持”的时间重合产生联想。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国资股东的调整均遵循省级决策,减持行为反而有利于突出国资委的控制力,同时释放其他国资股东的资本活力。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则从行业视角解读称,减持可能反映股东对短期整合成本的预判,但长期看或为战略调整腾挪空间。他指出:“这种操作释放出行业洗牌信号,促使国盛证券在新起点上重新审视定位。”
地方国资加速布局券业:服务实体经济与国际化竞争
国盛证券的案例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地方国资对券商的整合动作频频:3月,北京国资公司受让瑞信证券85.01%股权;6月,东莞国资将东莞证券持股比例提升至75.4%;同期,辽宁交投增持中天证券13.48%股份。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已有长江证券、东北证券、德邦证券等多家券商纳入地方国资体系。

沈萌表示,地方国资布局券商与国家推动国资证券化、金融改革的导向密切相关。陈兴文进一步指出,国内层面,国资整合有助于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国际层面,则为券商参与全球竞争注入动力。郭施亮总结称,国资与券商的强强联合将点燃地方金融改革热潮,全面增强行业竞争力。
随着省级国资委正式接管国盛证券,这家区域性券商的未来走向备受期待。在“稳股权、优治理、强协同”的预期下,其能否借助国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成为观察地方金融改革成效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