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赵建解读:恒生科技近况与中国牛市维稳策略

时间:2025-11-21 18:55:43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赵建系西京研究院院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近期,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两个月内,该指数跌幅已接近18%,几乎触及熊市的标准线。这一波动不仅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压力,也与国际投资者的动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全球风险资产波动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赵建指出,恒生科技的稳定对于维护中国股市的整体信心至关重要,维稳资金应将其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正文

从技术层面分析,恒生科技指数若在11月结束前未能迎来一轮有力反弹,将正式符合“熊市”的定义——即连续下跌超过两个月,且跌幅达到20%。

自10月初触及6715点的高点后,恒生科技指数便一路下滑,至今跌幅已近18%,持续时间长达50天,距离熊市标准仅一步之遥。

作为中国科技革命叙事的重要代表,恒生科技为何突然面临熊市风险?是什么因素促使投资者在10月后纷纷卖空中国的高科技板块?

从新能源汽车到短视频平台,从半导体到互联网巨头,近期各大科技板块均呈现持续下跌态势。小米集团股价从高点下跌30%,理想汽车、快手、京东、美团等跌幅更早且更大,均超过20%。就连承担国产替代重任的半导体独角兽中芯国际,跌幅也超过了15%。

与西方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七姐妹”市值屡创新高。“东降西升”的态势是否再度上演?中国资产重估的故事是否已告一段落,还是正处于再重估的过程中?这些深层次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首先,经济大环境难以支撑恒生科技像8、9月份那样的大幅上涨。中国经济仍处于深度转型期,基本面改善尚不明显。尽管部分科技巨头凭借创新、垄断和出海等优势取得了较好业绩,但总体上仍难以像通胀型经济体那样获得持续较高的名义EPS增长。通缩阴影和盈利不确定性始终困扰着投资者,难以形成“耐心资本”。

其次,复杂的海外因素也对恒生科技产生了影响。作为资本自由流动的国际金融市场,恒生科技有三成被国际投资者持有,是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的主要窗口。当海外发生波动时,港股特别是恒生科技往往会产生共振甚至放大波动。10月以来,特朗普关税战2.0虽达成妥协,但大国博弈的浪花仍可能随时溅落在港股身上。11月中日关系急剧恶化,进一步增加了恒生科技的不确定性,国际投资者出于谨慎考虑减持其敞口。

第三,高权重股的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京东、美团的外卖大战,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的监管加强,以及小米集团的舆情危机等,都对股价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四,行业因素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和内卷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股价承压。

第五,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加剧的大环境也对恒生科技产生了冲击。特别是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美元降息不确定性增加、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以及美元流动性紧张等因素,导致国际投资者减仓风险较高的新兴国家资产,恒生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第六,估值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尽管10月份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大幅调整,但今年仍上涨了20%以上。最近一个多月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估值泡沫。

最后,海外投资补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补缴最近几年投资港股的收益税及滞纳金,让很多内地投资者觉得不划算,因此选择卖空。

步入熊市边缘的恒生科技当前非常危险。如果再不能止跌回稳,一旦陷入熊市,很可能会拖累整个中国股市的牛市进程,打压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信心。这也关系到中美两国的“金融战”和“科技战”。两个大国在AI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是资本市场的牛熊之争。因为只有资本市场才能有效动员资本的力量推动AI科技创新。稳住恒生科技,就是稳住中国牛市。想必相关金融稳定部门也已注意到这一情况,并很快会采取措施。

对于过去担忧中国科创泡沫过高的左侧投资者来说,当前恒生科技已经消化了大部分估值泡沫,估值变得具有性价比,或许是一个逐步布局的机会。当然,从走势来看,当下的恒生科技仍需调整。如果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波动率忍受力,再等等看局势明朗或许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