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雷小艳
8月25日,提交注册已四个月的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娜生物”)更新了招股书(注册稿)。作为一家专注于侵袭性真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企业,其最新财务数据与募资计划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招股书显示,丹娜生物预计2025年实现营收2.40亿元,较2024年仅增长37.68万元,几乎持平。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95亿元下降至2.40亿元,降幅达18.80%。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38%至1.16亿元,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4.02亿~45.35亿元的营收规模相比,业务体量明显偏小。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三年丹娜生物向关联方杭州怡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正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从14.66%攀升至20.62%。尽管关联交易占比提升,但公司整体营收仍呈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继续下降1.38%。
作为丹娜生物核心业务的酶联免疫法系列试剂和酶动力学系列试剂,2022-2024年期间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酶联免疫法系列试剂产能利用率从77.89%降至62.82%,酶动力学系列试剂从71.16%降至60.78%,两类产品合计存在近40%的产能闲置。
与此同时,核心产品价格出现下滑。2024年酶联免疫法系列试剂平均单价为31.94元/人份,较2021年下降6.06%;酶动力学系列试剂平均单价为25.57元/人份,较2021年下降4.41%。终端市场短期内难以消化新增产能,成为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丹娜生物账面货币资金达3.2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10亿元,现金类资产合计4.36亿元,占资产总额的76.39%,远超同业可比公司水平。尽管现金流充裕,公司仍计划通过IPO募资1.37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总部基地建设,3680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丹娜生物已两次调减募资总额。原计划募资5亿元的项目,经调整后降至1.37亿元,取消了原5000万元的补充流动资金计划。北交所在审核问询函中多次要求公司说明在现金和产能均有闲置的情况下,募资扩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
招股书披露的环评批复显示,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产能为6506万人份,是公司现有产能的4.80倍。在终端市场需求未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大规模扩产计划引发市场对募资合理性的质疑。
截至发稿,时代商业研究院就核心产品价格下滑、产能闲置、募资合理性等问题向丹娜生物发函求证,尚未收到回复。公司IPO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仍需观察其业务增长潜力和募资计划的市场认可度。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