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非升即走’制度:为何仅在学界引发广泛争议?

时间:2025-09-17 05:01:09 来源:虎嗅APP 作者: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与你同行的,题图来自:AI生成

“非升即走”制度,作为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自引入国内以来便饱受争议。这一制度要求青年教师在规定的聘期内必须达到晋升标准,如发表论文、申请课题、完成教学任务等,否则将不再续聘。那么,为何这一制度在国内高校青年教师中“大行其道”,而在其他领域却鲜有如此大规模的推行呢?

在企业界,绩效考核、末位淘汰、优化裁员等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员工若连续未能达成KPI,被约谈、调岗甚至辞退,并不稀奇。然而,在高校中,“非升即走”却常被诟病为“不公平”、“压榨青年教师”,甚至一些院校被贴上“学术缅北”的标签。为何同样是“不达标就走人”,在高校中却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淘汰机制:学界争议为何不断?

企业与高校在用人机制和退出成本上存在巨大差异。企业辞退员工,通常需依照劳动合同法支付“N+1”赔偿,这种经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随意高淘汰率的行为。反观高校,尤其是公立院校,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其用人机制并不完全适用《劳动合同法》,辞退教师往往不需支付高额赔偿。更极端的是,部分高校甚至会在教师离开时,要求其退回安家费、科研启动金等经费,导致教师不仅“失业”,还可能“负债”。

此外,企业中的淘汰往往是结构性的、周期性的,或是针对个别表现不佳的员工,很少出现像高校这样大规模、高比例的淘汰。例如,某985高校曾在一年内招聘近百名预聘制教师,6年后仅不到20%获得长聘。这种淘汰规模,在企业中往往是由于业务调整,通常早有预期。

社会对企业“淘汰”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员工与雇主之间本质是契约关系,绩效导向的文化深入人心。而高校一直被视作“求真、育人”的象牙塔,引入高度市场化的淘汰机制,无疑会打破其传统“光环”,引发不小的冲击。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退路”。企业员工流动性强,一个工程师离开大厂,可能加入初创公司、转行创业或进入其他行业;一位医生离开原本医院,可能进入另一家医院或转行其他医药领域。而高校教师,职业路径非常依赖学术声誉和单位归属,一旦被“淘汰”,很可能意味着学术生涯的终结,转行成本极高。

高校解聘青年教师:为何能正常运行?

大批解聘青年教师,高校为何还能正常运行?答案在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如今,博士、博士后储备人才规模逐年上涨,而高校能提供的岗位规模远远跟不上快速的增幅。对高等院校来说,尤其是平台较高的用人单位,“多的是优秀博士,不差你一个”。

“非升即走”为何只针对年轻教师?

“非升即走”制度几乎成为青年教师的专属标签,而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甚至行政人员却很少面临类似的考核压力。这种不对称制度仅针对青年教师群体的原因何在?

首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的“产出预期”。青年教师处于学术生涯的黄金期,体力和创造力都处于高峰,是高校科研产出的主力军。院校也有自己的KPI,各个排名看“指标”,尤其是可量化的科研指标,部分用人单位通过“非升即走”机制,实际上是在以最小成本最大化地榨取青年教师的科研生产力。

其次,高校的内部权力结构和文化氛围也助长了这种不对称的制度设计。资深教授往往掌握职称评审、项目分配、学术评价的话语权,他们自然缺乏动机对自己“动刀”。而青年教师作为学术体制的底层,缺乏议价能力和制度性保障,很容易成为改革成本的承担者。


图源公众号评论区

此外,高校的人事制度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在过去,高校教师一旦进入编制,基本就是终身职位,缺乏退出机制。如今在科研竞争和国际接轨的压力下,高校试图引入更灵活、更具竞争性的用人机制,但又难以撼动现有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于是,“只动新人,不动老人”成为阻力最小的改革方式。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种制度也折射出众多高校在资源分配与人才评价上的短期“功利化”倾向。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贡献、重数量轻质量,这些弊端在“非升即走”的考核中被进一步放大。青年教师为了达标,不得不追逐短平快的课题,避开高风险、长周期的原创研究,这实际上与学术发展的长期目标背道而驰。

“非升即走”源于“预聘-长聘”,原制度出发点为了“留”而非“走”,且其施行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否则就是“恶性循环”。今年,无论是上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的发声,还是下半年一批高校明确“不实行非升即走”,都在传递信号:是时候彻底改变了!然而,进入改革深水区,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青年教师或是青年教师预备役个体,大家既要有乐观的态度,也要有清醒的认知。选择这条路,就要先选好一片适合自己的土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与你同行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0586.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