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加速甩卖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价格低至0.17折
9月26日,记者从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披露信息中获悉,9月已有蚂蚁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等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密集发布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市场呈现“量大价低”的显著特征。
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最为活跃。近期,该公司将批量转让第76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未偿本息总额达5.27亿元,涉及借款人4674户,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46.16岁,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920.76天。以9月17日发布的2025年第38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为例,未偿本息总额3.27亿元,转让起始价仅562万元,按起始价计算折扣低至0.17折。
低价转让成常态,多家消金公司加速处置
据记者统计,9月以来,中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建信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等持牌机构均参与不良资产兜售。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批量个人业务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成交单数128单,同比分别增长760%和357%。从资产类型看,个人消费贷款占比72.4%,信用卡透支占14%,个人经营类贷款占13.5%。
具体案例中,蚂蚁消费金融2025年第6期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9.005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297.96天,起始价8140万元,折扣低至0.9折;杭银消费金融2025年第5期未偿本息总额9.26亿元,逾期天数1492.99天,起始价3104.02万元,折扣0.3折。中银消费金融另一批次(第62期)未偿本息总额2.89亿元,逾期天数1187.58天,起始价953万元,折扣同样为0.3折。
此外,中信消费金融2025年第4期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1.44亿元,起始价754万元,约0.5折;建信消费金融2025年第1期未偿本息总额1.28亿元,起始价1034万元,约0.8折;宁银消费金融2025年第2期6.18亿元资产包,起始价3120万元,折扣0.5折;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转让3.89亿元不良贷款,起拍价2815万元,折扣0.7折;锦程消费金融转让6214万元不良贷款,起拍价236.76万元,折扣0.38折。
专家:低价转让或掩盖风控短板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低价甩卖不良资产已成常态,主要源于资产供给增加导致买方市场形成,以及资产管理公司(AMC)等买方对资产质量审慎评估、压低报价。他同时提醒,不良资产转让虽能快速回笼资金、压降不良率、改善报表,但也会形成资产损失,影响当期利润,且过度依赖转让可能掩盖风控短板。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认为,随着不良资产规模增长,预计更多消费金融公司将加入转让行列。他建议,机构需通过扩大客群范围、发展金融科技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开源节流。
市场化处置趋于常态,行业需强化风控
记者了解到,消费金融公司被纳入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机构后,市场化处置将趋于常态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1日,已有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资产,累计项目179个,涉及未偿本息总额近300亿元。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消金公司转让不良贷款,表明机构正通过贷后资产质量表现化解潜在风险,同时也体现监管强化关注下,机构期望减轻历史包袱,聚焦拓客、风控等核心业务。
王蓬博强调,有序的风险出清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但需从根本上增强风控意识或改变发展模式。苏筱芮进一步建议,在利率压降、资产质量下行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需做好客群分层、利率定价等基础工作,部分机构已采取客群上浮战略把控资产质量;同时需强化自营竞争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