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杯真正的好啤酒?是扑鼻而来的麦香,是绵密细腻的泡沫,还是顺滑爽口的饮用体验?在传统认知中,这些物理指标构成了品质的基本框架。但青岛啤酒用百年实践证明:与时代共振的质量定义,早已突破单一维度,延伸至全产业链的深度创新与消费者体验的全方位升级。
从研发选料到酿造灌装,从冷链运输到即时配送,青岛啤酒将质量管控贯穿于每个环节。近年来,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独创“基于数字化端到端解码的魅力感知质量管理模式”,推动质量管理从基础质量向魅力感知质量跃升。这一模式不仅满足消费者从基本需求到潜在需求的递进,更通过场景体验升级和物质精神双重满足,为行业树立了质量变革的新标杆。
在青岛啤酒的质量版图中,连啤酒瓶盖里的吸氧垫片都成为技术攻坚的战场。这种弹性体材料直接影响啤酒的新鲜度与感官体验,而数年前中国行业对此几乎完全依赖进口。青岛啤酒联合高校与供应商,历经数百轮测试,成功实现垫片材料国产化,吸氧率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更通过叠加赋码技术,同时解决材料发白与赋码模糊的难题,建成国内最大密封弹性体垫片生产线,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同频共振。
这种对细节的“挑剔”,体现在从麦芽指纹图谱解析到酵母选育“芯片关”的全方位突破。青岛啤酒在发酵菌种、风味调控等领域斩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成为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系列产品屡获国际金奖。
当消费者拉开一罐青岛啤酒,麦芽清香中隐藏的“数字密码”正为品质护航。这罐酒来自全球食品饮料行业首家“可持续灯塔”工厂,其原料采购、发酵工艺、包装参数等1800多道质量监测数据,通过自主研发系统一键可查,实现真正的透明可追溯。
数字化技术让看不见的发酵过程“可视化”。青岛啤酒通过24小时实时监测,从大麦颗粒饱满度到酵母活性波动,确保产品参数稳定如一。全国近60家工厂通过“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起覆盖供应链、制造、营销的全链路转型,率先推出15箱起订的私人定制服务,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采用“三不工艺”(不杀菌、不过滤、不稀释)的原浆啤酒,富含活性酵母与氨基酸,却面临储存周期短、温控要求高的挑战。青岛啤酒以智慧物流重构极速保鲜链:通过物联网实时追踪物流轨迹与冷链温度,创新“新鲜直送”服务,让不少城市消费者30分钟内即可品尝到刚出厂的新鲜口感。
“这不仅是工艺提升,更是酿造技术、包材设计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创新。”青岛市委党校李光全教授指出,青岛原浆的“即买即达即饮”体验,重新定义了啤酒“鲜活”的边界,引领全链条转型升级。
坚持“质量立牌、创新强牌”的青岛啤酒,已远销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质造”的高端形象。通过TSINGTAO 1903酒吧、精酿啤酒花园等沉浸式场景,企业将质量变革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体验,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在质量与体验领域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