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AI生成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50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气候变化
过去一年,云南咖农的生活因咖啡豆价格暴涨而发生巨变。"咖啡鲜果采购价从每斤3-5元飙升至11元,涨幅近3倍,"一位咖农透露,"原本种玉米的田地都改种咖啡了。"
炬点咖啡园艺师叶涛指出,2020年刚转型种咖啡的农户还在盈亏平衡线挣扎,近两年却因咖啡豆价格飞涨实现暴富,"一个产季提一辆奔驰大G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一现象背后,是气候变化导致全球阿拉比卡咖啡主产区减产,进而推高市场价格。
咖啡豆分为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大类。前者原产非洲,全球60%的咖啡种植依赖其品种,以酸度高、风味层次丰富著称,是精品咖啡的主要原料;后者因抗逆性强,市场份额升至40%,但苦味更重,适合快速提神需求。
"更严峻的是,阿拉比卡种植面积正因气候危机持续萎缩,下一代人可能很难喝到真正的精品咖啡,"叶涛担忧道。
咖啡种植周期漫长:种子发芽后需1-2年沙床育苗,移栽营养袋再培育1-2年,定植后3-5年首次结果,5-15年为丰产期,15年后需复壮更新。云南咖农透露,复壮后的咖啡树仅有5-10年稳定产期,25-30年后品质产量双降,必须重新种植。
叶涛分析,咖啡种植受纬度、土壤和气候三重因素影响。云南因纬度较高,需种植抗寒性更强的卡蒂姆品种。"但今年雨水异常,9月底还在下雨,导致咖啡成熟期延迟,树体负荷加重。"他展示的病害照片显示,气候波动使咖啡树更易感染叶锈病,直接导致减产。
气候不稳定导致咖啡树更易感染“叶锈病”,减少咖啡豆产量
图源:叶涛供图
绿色和平气候风险项目研究员李朝指出,阿拉比卡咖啡对气候极其敏感,适宜温度为20℃左右,年降水量需超1200mm。当气温持续超30℃或遭遇霜冻时,产量会大幅下降;干旱超过3个月,产量同样受损。罗布斯塔咖啡则对高温耐受性更强。
全球两大咖啡生产国——巴西和越南——已深感气候压力。越南2023/2024年度因干旱减产20%,巴西同期产量从预期增长5.5%转为下降1.6%。
病虫害问题因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李朝解释,昆虫生长周期缩短、数量激增,分布范围向高纬度扩张。非洲咖啡果小蠹虫在15-35℃间繁殖速度加快,20℃时需53天成虫,30℃仅需23天,导致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高海拔地区也出现虫害。
云南咖农则面临蚜虫威胁,虽引入七星瓢虫进行生物防治,但雨水过多导致瓢虫卵无法孵化。"气候决定成败,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叶涛感叹。
全球95%的咖啡园由小农户经营,其中550万户日均收入低于3.2美元,却贡献了80%的产量。这些农户主要集中在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印度尼西亚等热带中低收入国家,在价值链中获利微薄。
IPCC预测:到2050年,中美洲大部分咖啡主要产区会因为气候变化,变得越来越不适合种咖啡,尤其是中低海拔地区
为扩大种植面积,多个咖啡主产国出现砍伐森林现象。李朝警告,气候变化将使产量波动加剧,适宜产区向高海拔转移,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森林砍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咖啡产量增长两倍多,年消费量以5%的速度递增,成为打工人的"续命水"。然而,星巴克等巨头已公开承认,气候风险正严重冲击咖啡产业未来。
咖啡价格暴涨的受益者不仅是咖农。据知情人士透露,加工厂厂主利润更高:"往年生豆35-40元/公斤,今年七八十元很常见,甚至破百。"但消费者仍能买到9.9元的咖啡,矛盾何来?
叶涛解释,大众品牌咖啡豆用量少,成本占比低。以意式咖啡为例,单杯仅用18克豆子。此外,咖啡店通过其他产品弥补亏损,9.9元咖啡实为市场策略。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瑞幸咖啡原材料中,咖啡豆成本不足4%,牛奶占比达21.6%,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但很多客户因豆价上涨放弃购买,咖啡店也出现‘消费降级’,用便宜豆子替代,"叶涛补充,"精品咖啡店终端价格上调20%-50%,消费者可能花更多钱喝更差的咖啡。"
星巴克方面表示,终端产品定价策略未受生豆涨价影响。知情人士透露,大型企业通过提前囤货和规模采购降低成本,但中小供货商压力巨大,"今年跑路的特别多,合同谈定后豆价上涨,宁可赔违约金也不交货。"
气候波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均面临挑战。价值链各环节难以提前规划,企业和农户被迫增加投入以应对不确定性。未来,咖啡公司可能将更多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李朝指出,对消费者而言,气候减产可能意味着多花钱;但对贫困小农户而言,收益骤降可能威胁生存。
咖啡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尼加拉瓜、埃塞俄比亚等国,咖啡出口收入占比极高。若气候风险加剧,这些国家将遭受重创。
李朝引用2015年研究称,到2050年,全球适宜咖啡种植面积将减少50%。气温上升2℃和降水季节性变化将使低海拔阿拉比卡产区丧失适宜性,高海拔地区则相对受益。
具体而言,巴西适宜气候带将从400-1500米升至800-1600米,低海拔产区损失惨重;中美洲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因缺乏高山将受最大影响;墨西哥Sierra Madre de Chiapas产区适宜面积将减少97%,从265,400公顷骤降至6000公顷。
培育抗逆性更强的咖啡品种是关键策略。非洲Excelsa品种因根系深、叶片厚,更耐高温干旱,且对病虫害抗性高,已在印度、印尼、越南规模化种植。尽管可能影响口感,但为维持产量,生产方或不得不妥协。
"世界咖啡研究"机构为印尼和秘鲁农户提供遮荫树种建议,通过调节光照、保持水土,创造适宜小气候。农户还可在遮荫树下间作其他作物,增加收入以应对气候冲击。
"我们可能是能喝到阿拉比卡的最后两代人,"叶涛感慨,"延缓全球变暖需各方共同努力。"
许多公司已行动起来。星巴克致力于"100%道德采购",建立可持续供应链,保障咖农利益和生态。但中小实体对可持续认知尚浅,需时间和引导。
对普通人而言,每天喝一杯咖啡,或许就是对产业最直接的支持。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6961.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