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许家印家族信托被穿透:两年牢狱终人财两空,富豪警钟敲响

时间:2025-10-08 16:04:21 来源:北向财经 作者:北向财经



许家印已经在狱中度过两个中秋节,但这个中秋节对他而言无疑异常煎熬。他费尽心机转移的财产,如今已悉数不属于他。就在国庆前夕,香港高等法院作出了一项震撼性判决,冻结了许家印名下的全部财产,总金额高达77亿美元。

此次判决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许家印的家族信托被穿透。这一判决不仅意味着许家印人财两空,更向所有富豪发出了警示:所谓的海外信托绝对安全,实则是一个伪命题。一旦触及法律高压线,任何保险箱都难以保全。



为何此事影响如此深远?信托,在富豪圈中被誉为理财神器,是许多富豪的“最后一道护身符”。例如,传媒大王默多克通过设立家族信托,成功隔离了所有财产,使得邓文迪在离婚时几乎分文未得,仅分得两套房子。

再如贾跃亭,当年跑路美国时,身后追着一堆讨债者。他设立了一份信托,将法拉第未来的股份放入其中,并向债主们承诺,将他们设为信托受益人,债务一笔勾销。经过一番忽悠,贾跃亭竟神奇地化债20亿美元,而自己仍享受着信托带来的收益。

还有前阵子的宗庆后家族信托事件,老宗本想用信托为几个私生子提供保障,结果却被大公主截胡。



富豪们之所以钟爱信托,是因为其最大的功能在于风险隔离。理论上,一旦财产交予信托,便不再属于个人,信托机构会按照事先约定将财产返给受益人,原始本金则无人能动。因此,许多富豪都喜欢用信托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即便破产或犯事,仍有信托返的钱可花,维持奢侈生活方式。

许家印亦是如此。早在2017年,恒大如日中天之时,他便开始转移财产。通过一家叫鑫鑫BVI的离岸公司,以分红形式转移恒大利润,仅2017年就转走了60亿美元。



同年,他在香港设立了家族信托,约定放入23亿美元,两个儿子许智健和许腾鹤被设为受益人。信托文件中规定,本金不可变更、不可撤销、不可追缴,只能领取利息,后来又增加了一条,说只有在许家印去世后才可以动用本金。

按照许家印的想法,只要钱进了信托,即便恒大倒闭,自己出事,家人也能靠这23亿美元衣食无忧,继续享受奢靡生活。

然而,千算万算,这笔信托还是出了问题。

这笔信托被穿透的关键原因在于,香港法律讲究实质重于形式,香港高院找到了这份信托的漏洞。



首先,许家印设立信托的目的不纯,有躲避债务的动机。法院认定,恒大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系统性的财务造假,同时却仍然在搞巨额分红。许家印作为恒大的负责人,对此心知肚明。他明知道恒大随时都有可能暴雷,却把巨额财产转移进了信托,就是为了提前圈占财产,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因此,这种不怀好意设立的信托,法院不予认可。

其次,这笔钱的来源也不干净。这23亿美元,并非源于许家印自己的合法收入,而是他利用恒大老板的身份,通过关联交易、违规挪用等手段,从恒大套出来的。从本质上看,这些钱都是供应商的货款和老百姓的购房款,许家印凭什么拿它来设立信托?

各种因素叠加,香港高院直接判定,许家印的这份信托违法,这23亿美元也得拿出来还债。

这次判决,并非信托工具本身失效,而是确认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法律原则:信托不能作为欺诈债权人的工具。

这也给其他富豪提了个醒:设立信托可以,但要确保自己的钱是干净的,目的也不能是为了欺诈别人。

更绝的是,这次判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香港高院认定,许家印离婚缺乏真实情感破裂的基础,具有显著的避债动机,跟信托都是同一套财产保护策略的不同步骤。



直白点说,离婚和设立信托一样,都是许家印的逃债策略。其实在这之前,大家都知道许家印是技术性离婚,但因为缺乏法律依据,对丁玉梅拿走的大部分财产都没有办法。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个认定,就意味丁玉梅通过离婚拿走的钱都是非法的,这些钱都得追回来。

许家印本以为离婚以后,自己扛着所有的债务,丁玉梅就可以带着孩子逍遥法外了。丁玉梅本来就带走了不少钱,还有信托的钱又上了一重保险,这样自己的家人就绝对安全了。

可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海外信托被穿透,丁玉梅吃进去的也得吐出来,许家印的所有谋划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这也不仅意味着一个家族的覆灭,更是给所有的富豪都提了个醒,靠违法得来的财富,终究会连本带利都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