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二十余日舆论风暴,曾因'高价预制菜'争议陷入危机的西贝餐饮,在国庆前夜祭出'降价+代金券'组合拳,试图通过史无前例的价格调整重塑市场信心。这场被业内称为'断腕求生'的变革,正将中式正餐头部品牌推向转型的十字路口。
自10月1日起,西贝全国门店启动价格体系重构:西贝面筋从39元降至33元,降幅15%;手撕椒麻鸡从63元直降17元至46元;草原嫩烤羊排优惠10元后定价109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同步推出的100元无门槛代金券,支持叠加使用且微信号限领一次的政策,瞬间点燃社交平台的'薅羊毛'热潮。
图源:西贝小程序
据多地门店反馈,国庆期间客流量显著回升。北京朝阳大悦城店晚市时段出现等位现象,上海环球港店家庭聚餐占比提升至40%。消费者小J的体验颇具代表性:通过闲鱼购买两张代金券后,两人仅支付8元即完成204元消费,虽抱怨'菜量偏小未吃饱',但仍计划带家人二次消费。
这场营销风暴意外催生出代金券二级市场。闲鱼平台数据显示,100元面值代金券以50-60元价格流通,专业黄牛通过多账号操作日均成交数十单。更值得关注的是'套娃式'消费现象:消费者花50元购券后,现场加点3元馒头即可再获100元券,形成实际53元吃200元餐品的闭环。
图源:小红书@随喜赞叹
小红书平台涌现大量攻略:'3.9元买馒头获券'、'五人餐抵扣500元'等帖子获高互动。这种狂欢式消费虽带来短期流量,却也暴露出营销活动的可持续性风险——当黄牛掌握70%以上券源时,真实消费者的获券概率大幅下降。
在价格调整之外,西贝同步推进产品端改造:上海门店将小米粥中的金瓜泥改为现切金瓜片,羊肉串实现门店现切现烤,儿童餐牛肉酱改为现场炒制。部分门店引入现烤烤鸭,每只需烤制90分钟且日限6只,试图通过'现做'标签重建品质认知。
但消费者反馈显示,这些努力尚未完全打消疑虑。深圳消费者李女士表示:'当问及是否使用预制菜时,店员否认的语气不够坚定。'社交媒体调研显示,63%的网友认为'降价后的西贝仍应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比例',这种认知与西贝'全部现做'的宣传形成强烈反差。
从品牌战略视角观察,西贝正陷入价值定位的迷雾。其传统优势建立在'现做新鲜'的价值承诺上,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30%以上的溢价。但预制菜争议动摇了这一根基,而当前'价格战'策略可能进一步稀释品牌资产。
对比行业案例可见端倪:老乡鸡通过公开供应商信息,明确标注现做/半预制/复热菜品比例,成功化解信任危机;萨利亚则坦然承认预制菜使用,通过16元意面等极致性价比产品建立忠实客群。反观西贝,既未完全摒弃预制供应链,又难以在现做领域建立技术壁垒,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图源:网络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92%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人均消费应控制在100元以内,这与西贝现有客单价存在明显错位。若持续当前策略,可能面临'降价损品质,提价失客源'的两难境地。
行业分析师指出,西贝需在三个月内明确战略方向:若坚持中高端定位,应聚焦'现做工艺+精选食材',通过缩小菜单、提升单品价值感重建溢价能力;若转向快餐市场,需建立独立子品牌,完善中央厨房配送体系;最可行的方案或是'红绿品牌'分割,用不同子品牌服务差异客群。
当前代金券活动虽带来日均客流增长27%,但复购率仅提升9%。这警示着: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可能因优惠结束而流失,真正的品牌忠诚度建立仍需回归产品本质。正如消费者王先生所言:'我们需要知道吃的到底是什么,价格应该匹配真实的价值。'
参考资料:
1、《西贝调改后首日:羊肉串现串,部分菜品降价》界面新闻
2、《贾国龙退网三天后,西贝砍了自己一刀》电商天下
3、《西贝再自刀,整改大翻车,贾国龙彻底认怂》新行情